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最后的课程
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这真是一门深刻的大课了。环顾我们四周,有的青年人或漠视青春,或炫耀强壮;有的中年人或揽镜自悲,或扮演老成;有的老年人或忌讳年龄,或倚老卖老……实在都有点可怜,都应该来听听莫里老人的最后课程。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莫里老人虽然参透了这一切,但在生命的最后几天还在恭恭敬敬地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备课。体验什么呢?体验死亡的来临。他知道这是人生课程中躲避不开的重要一环,但在以前却无法预先备课。就在临终前的几天,他告诉学生,做了一个梦,在过一座桥,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quot;我感觉到我已经能够去了,你能理解吗?quot;

    当然能理解,学生安慰性地点头,但老人知道学生一定理解不深,因为还缺少体验,于是接下来的话又是醍醐灌顶: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

    quot;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quot;学生问。

    quot;——与生活讲和。quot;

    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

    在死亡面前真正懂得了与生活讲和,这简直是一个充满哲理的审美现场。莫里老人说,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那么,就在自然的怀抱里讲和吧。

    讲和不是向平庸倒退,而是一种至高的境界,莫里的境界时时让人家喜悦。那天莫里设想着几天后死亡火化时的情景,突然一句玩笑把大家逗乐了:quot;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quot;

    然后他设想自己的墓地。他希望学生有空时能去去墓地,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学生说:quot;我会去,但到时候听不见你的说话了。quot;

    莫里笑了,说:quot;到时候,你说,我听。quot;

    山坡上,池塘边,一个美丽的墓地。课程在继续,老师闭眼静躺,学生来了,老师早就嘱咐过说:quot;你说,我听。说说你遇到的一切麻烦问题,我已作过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寻找,这是课外作业。quot;

    境界,让死亡也充满韵味。

    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文化的误导

    描画至此,我想人们已可想象这门最后课程的主要内容。

    莫里老人在乐滋滋地体验死亡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

    他不希望把最后发现的重大问题留给只听不说的静宁墓地。这个重大问题,简单说来就是对人类文化的告别性反思。

    莫里老人认为,人类的文化和教育造成了一种错误的惯性,一代一代地误导下去,应该引起人们注意。

    什么误导呢?

    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车、买房、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一些,大家似乎已经很不习惯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中后退一步,审视一下自己,问:quot;难道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quot;

    由于文化不鼓励这种后退一步的发问,因此每个人真实的需要被掩盖了,quot;需要quot;变成了quot;想要quot;,而quot;想要quot;的内容则来自于左顾右盼后与别人的盲目比赛。明明保证营养就够,但所谓饮食文化把这种实际需要推到了山珍海味、极端豪华的地步;明明只求舒适安居,但装潢文化把这种需要异化为宫殿般的奢侈追求……大家都像马拉松比赛一样跑得气喘吁吁,劳累和压力远远超过了需要,也超过了享受本身。莫里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霜冷长河简介 >霜冷长河目录 > 最后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