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上海——大都市之一
怪怪的!quot;

    “可不是!我才只三四年不来上海,这次几乎连路都不大认得。昨天我头一回听得这无线电在头顶叽叽咕咕响,我也是吓了一跳的!quot;克勤笑着回答。大家也都笑了起来。

    二六十年前的上海

    吃过了晚饭,大老爷克勤,二老爷克让,带着大少爷继成一对小夫妇,出门拜访亲友去了。老太爷坐在沙发里,听无线电播音的《渔光曲》。听了一会儿,他就摇手叫quot;关住quot;了,捋着他的白胡子慢慢地说道:

    “克勤他们去拜会的周亲家住在什么北京路么?你们叫什么北京路,我就不晓得在哪里,刚才克勤说那就是从前上老太爷在咸丰十年逃难到上海来住过的李家庄,那我就记得了。那时,我还没有出世。后来,听你们的太公说,当初夷场北面就到李家庄为止,西面呢,哦,就到界路(现在的河南路),东面到了黄浦江,南面到洋泾浜,……quot;

    “洋泾浜么?现在没有浜了。现在叫做爱多亚路。quot;拉练球衣的青年,二少爷继美,插嘴说;他这点知识还是今天在火车上听他老子谈起上海那一条马路最阔的时候得来的。

    “哦,哦,那时候的夷场不过八百三十亩地皮,quot;老祖父捋着胡子只管他自己说下去,quot;那时候还只有英国一国的租界,——这是道光二十六年八月里上海道台姓宫的经手办的案子。quot;

    “就是一千八百四十二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订定的五口通商罢?quot;二少爷继美又插嘴说。

    “什么一千几百年?鸦片之战是道光二十二年!quot;老祖父不懂得什么quot;公历quot;;他挺起眼睛想了一想,就又接着说:“可是,上老太爷带了你们的太公他们逃难到上海的时候,是咸丰十年。长毛已经得了苏杭,那时候,夷场也比从前大了,李家庄也划进英国租界去了,北面的界线到苏州河为止,西面的,也推广到泥城浜。……quot;

    “哦哦,说起来,quot;大老爷克勤的次女珍小姐也忍不住插嘴了,“昨天爸爸说,这西藏路从前就是泥城浜,我们住的这个旅馆底下,从前说不定还是些乱坟堆呢!真真变得快!爹爹,既然叫它浜,想来从前这里有水罢?quot;

    “怎么没有!quot;老祖父眼睛里显出得意的神气来,“还有桥,就叫做泥城桥。那边外国人跑马的地方你们现在叫做跑马厅的,我小时看见还是个小小的村坊。quot;

    “对了,昨天爸爸还说从前外国人打球跑马的地方是在现在南京路的北面,河南路的西面(道光三十年,公历一八五○年),所以那个地方现在还叫做抛球场。爹爹,有这样的事么?quot;珍小姐性急地又问着,她似乎不大相信她爸爸的那些话。

    “自然真的。你说的什么路,我都记不准了,想起来是不差的。不过那时候的抛球场听说只有八十亩地皮,你看现在的跑马厅大了多少?quot;

    “那时上海有二十二层的高房子么?quot;继美少爷巴巴地问。这可把老祖父问得睁大了眼睛没有回答。二十二层么?他想象不出这么高——比三个宝塔还高些的房子耸在那里怎么不怕大风吹倒。他小时在上海的时候,别说二十二层,连三层的房子也没见过呀。

    这时候,大老爷克勤的夫人却笑着说:“傻孩子,这句话亏你问出来的。那时候的上海比我们现在的镇上还不如呢!我听从前上老太爷说过,当初这夷场(英租界)刚开的时候,全是田地,小河小浜也不少,到了夏天,生满了芦苇,跟我们的乡下差不多。当初这一带的地价大约多则三十五千文,少则十五千文,比我们现在乡下的地皮便宜得多呢!quot;

    “是三十五千个小钱么?合大洋是多少呢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茅盾散文集简介 >茅盾散文集目录 > 上海——大都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