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都市之一
烦了,她对老祖父说道:“爹爹,到底那时候上海的外国人有多少呢?”
“呀,话说野了,当真忘记了正题目了。”老祖父和平地笑了起来,“你们两个今天倒像是来考我了。幸亏我脑子里的破铜烂铁还有几担,不至于交白卷。慢着,让我想一想——哦,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到英国领事处登记的英人只有二十五个;道光二十四年,住定在上海的外国人大约也只有五十人光景;道光二十五年,说是有九十人。到了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大约有一百多人,内中有七个女的。那时大约有二十四个洋行,三个是美国人办的,其余的全是英国人的。道光二十九年,上海的外国人听说共有一百七十五人。quot;
“这跟现在是差得远了。现在据说上海的外侨共有四万三千多,代表四十三国!quot;继美感慨似的说。但是珍小姐立刻又来跟他抬杠了。她扁扁嘴说道:“想来总没有中国人那样多得快罢?去年调查,说是上海共有人口三百二十四万多呢,去了四万的外国人,中国人整整有三百二十万!二十六分之一的三百二十万就是十二万多,爹爹,那时上海的中国人有没有十万人?quot;
这可把老祖父问得诧异起来了。他一时间想不到珍小姐这个算法是怎么一回事。他正在纳罕,克让二老爷的夫人却进言道:“爹爹乏了,你们不要再缠住了他问长问短罢!quot;
“不乏,不乏!quot;老祖父哈哈笑着说,“珍儿!你不知道,当初租界里是不许中国人去住的;‘地皮章程上是订明了华洋分居的。后来,长毛起事,外省的人逃难到上海;咸丰三年八月初五(西历一八五三年九月七日),小刀会占据了上海县城,城里的中国人纷纷避入租界,这才租界里也让中国人杂居,这年年底,据说租界里的中国人约有五万左右。到咸丰末年,上海城里的小刀会虽然败退,可是长毛已经占领了江浙许多地面,避难到上海的中国人更加多了,我们家也是那时候逃来的。同治元年,上海租界里的中国人据说就有一百五十万光景。不久,长毛打跑了,逃难的人大半回去,可是到同治四年(一八六五),据说英美租界里还有九万中国人,法租界里有五万。quot;
老祖父说完这一段话,似乎真个有点疲乏了,便闭了眼睛在那里养神。
“到底还是中国人多。quot;珍小姐自言自语地小声儿说。忽然她又抿嘴一笑,转过脸去悄悄地问她母亲道:“妈!我从前还听得我们家的老林妈说,——就是抱过爹爹大来的那老林妈的媳妇,外国人当初搬到租界里去住的时候,想来大概总是道光末年的事罢,租界里的马路坏得很,下雨天简直不好走路,垃圾都堆在黄浦滩,房屋大都是木板搭的,还不及我们乡下房子倒用的是砖瓦,那时候,夏天晚快边,外国人坐了牛头小车,在黄浦滩头格支格支地兜兜小圈子,就算是顶写意的了,——妈!这些可当真?quot;
珍小姐的母亲还没回答,那边继美少爷先就扑嗤地笑出声来。老祖父睁开了眼睛,就说道:“何尝不是真的呢!道光二十六年(一八四六),英租界的外国人弄起了一个什么道路码头公会来,专门修路造码头,可是到了咸丰年间,马路是造好了许多条,路面还是那样不行,可见那时的上海进步也慢得很,哪里比得现在隔开一两年就房子翻新,马路弄阔弄平,简直换了个样子呢?眼前我们用的东西,走的路,住的房子,六十年前便是做梦也想不到的!quot;
于是大家都像感触很深的样子,垂下了眼岂不作声。过一会儿,忽然继美少爷叹口气说道:“一个地方人多了,就会越弄越好;我想上海的租界大概总是因为太平军革命以后平空多了十四五万的中国人,所以就一日千里发展起来了。上海的繁华到底还是中国人造成!quot;
老祖父听了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