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归途杂拾
种则是仅足避风雨的茅舍,那简直连门也没有,用芦苇编成一张东西挡住了出入口而已,——这是赤贫的人们的居室。他们是除了一条性命更没有值钱的东西的。

    碉堡式房子最小者全体就只一间,真要叫人联想到这是犯人住的牢房。关上大门就成为黑气一团,人和牲畜共处,大尿桶就放在床头。大者亦有两间三间的,但亦仅赖大门放进光线和空气来。更讲究的,则有一个小小的天井,于是朝外的正房,——通常是供着列祖列宗的神位的,就比较的敞亮了,然而这敞亮要付代价,因为是平房,里面有了天井,强盗可能自屋面上攻进来,于是天井上不能不张铁丝网,天井四围各房的墙上又都得开设枪眼,使得强盗虽到屋面仍然不能下来,而且屋内人又可开枪阻止强盗破坏那铁丝网。当然这样的quot;小碉堡quot;的主人在战前若不是小地主也一定是富农了。至于大地主的住房,那简直是个城,——有的比那九龙城还要大,而且墙垣也高得多,墙上没有窗已成天经地义,可是大小枪眼之多,层层密布,平常的小城,实望尘莫及。有些这样的quot;城quot;,还在四角建有碉楼,那一定是通宵有人在上边守望的。这样的quot;城quot;里,自然有天井,不过不张铁丝网了,这是因为quot;城quot;墙既高且多枪眼,来攻者即使有云梯也未必能爬上屋面。这样的quot;城quot;,倘不用炮,好像是很难攻下来的。

    这样充满了大小碉堡的村庄应该是很叫日本仔头痛的,而且又理应发挥它的自卫能力至于最高度的,然而这样的充满了大小碉堡的村庄或仅索取少许的代价或竟索不到什么代价,终极仍不免于一堆瓦砾,这是为什么呢?敌人有炮,敌人有其他的重兵器,这是原因之一,而民众的组织不够,各级村民的团结不够,地主的武装力量之不能坚决地枪口对外,这又是主要的原因了。

    三烧山

    广九铁路深圳至平湖段在太平洋战争爆发那时候,经常被游击队切断。这些民众的武装力量散布在沿线山村里,距离铁路线多则十余里,少则五六里。敌人不大敢到这些小村里去找游击队厮打,然而也不是绝对不去,有时忽然来了,人数不一定多,可是行动却很敏捷,气势也相当剽悍。敌人经常是在白天先把队伍移动到某一地点,到拂晓即突然袭击。它的出动的方向虽然不一定能够准确地估量到,可是它的移动的消息准可以很快地得到,于是有被可能袭击的小山村里的人民和武装便要来一次部署,一次准备,力量相差太远,武装便须转移,而人民物资则须疏散,这就要半夜上山。什么都带了走,食粮,农具,牲口鸡鸭,家具,——除掉笨重的家具,实在他们并无所谓家具。山上有密茂的松林,两株松作柱,加一根横梁,盖上稻草,这就成为草寮,在南国的天气,这就过冬也成了。

    武装也常住这些草寮,什么都随身带着,所以行动能够神速飘忽。

    山,和它的密茂的树林,成为敌人的眼中钉。所以敌人时常烧山,还指使汉奸来烧山。天黑以后,远处山头会出现一条鲜明的红线,愈来愈长愈宽,而同时又向旁分支,终于成为纵横交叉的一个火网,熊熊然照亮了黑夜。有时会四面山头或远或近都烧了起来。冷枪的声音也时时可以听到。回答这样的暴行,人民的武装也许来一次突然的出击。在这些地方,就是这样时时刻刻斗争,用各种方式在斗争的。

    四惠阳

    敌人攻陷港九后的一月,它的散布在珠江三角洲各据点的兵力便有了移动。它将东面的兵力调到广九路沿线,放弃了淡水县城,但是原来放在广九路沿线的兵力它却暗中调上了增城前线,旧历腊月初,它猛扑博罗,博罗旋告失守,敌人即进窥惠阳,同时它的骑兵攻掠东江上游的泰尾。惠阳震动,驻防惠阳城的独九旅据守外围山地,阻挠了敌人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茅盾散文集简介 >茅盾散文集目录 > 归途杂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