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新疆风土杂忆
年春末;新疆人每谓夏秋食此瓜则内热,惟冬日食之则quot;清火quot;。苹果出产颇多,而伊犁之二台所产最佳,体大肉脆,色味极似舶来的金山苹果,而香过之。二台苹果熟时,因运输工具不够,落地而腐烂于果林中者,据云每每厚二三寸,在伊犁,大洋一元可购百枚;惟运至迪化,则最廉时亦须二三毛一个。

    ①甜瓜即南方所谓香瓜。——作者原注

    梨以库车及库尔勒所产最佳,虽不甚大,而甜、脆、水分多,天津梨最好者,亦不及之。梨在产地每年腐烂于树下者亦不可胜计,及运至迪化,则每元仅可得十枚左右。南疆植桑之区,桑椹大而味美,有黑色白色两种;惟此物易烂,不能运至他处。据言当地维族人民之游手好闲者,每当桑椹熟时,即不工作,盖食桑椹亦可果腹;桑椹在产地,人可随意取食,恣意饱啖,无过问者。

    初到哈密,见有quot;定湘王quot;庙,规模很大,问了人,才知这就是城隍庙。但新疆的城隍何以称为quot;定湘王quot;,则未得其解。后来又知道凡汉人较多的各城市中都有quot;定湘王quot;庙,皆为左宗棠平定新疆以后,quot;湖湘子弟quot;所建;而quot;定湘王quot;者,本为湖南之城隍,左公部下既定新疆,遂把家乡的城隍也搬了来了。今日新疆汉族包含内地各省之人,湘籍者初不甚多,然quot;定湘王”之为新疆汉族之城隍如故。

    迪化汉族,内地各省人皆有,会馆如林,亦各省都有;视会馆规模之大小,可以约略推知从前各该省籍人士在新省势力之如何。然而城隍庙则仅一个,即quot;定湘王quot;庙是也。每年中元节,各省人士追荐起远在原籍之祖先,quot;定湘quot;庙中,罗天大醮,连台对开,可亘一周间。尤为奇特者,此时之“定湘王quot;府又开办quot;邮局quot;,收受寄给各省籍鬼魂之包裹与信札;有特制之quot;邮票quot;乃quot;定湘王府quot;发售,庙中道士即充quot;邮务员quot;,包裹信札寄递取费等差,亦模拟阳间之邮局;迷信者以为必如此然后凭所焚化之包裹与信札可以稳度万里关山,毫无留难。又或焚化冥镪,则又须quot;定湘王府quot;汇兑。故在每年中元节,quot;定湘王府quot;中仅此一笔quot;邮汇quot;收入,亦颇可观。

    昔在南北朝时,佛法大行于西域;唐初亦然,读三藏法师《大唐西域记》已可概见。当时大乘诸宗皆经由西域诸国之quot;桥梁quot;而入东土,其由海道南来者,似惟达摩之南宗耳。但今日之新疆,则除蒙族之喇嘛外,更无佛徒。汉人凡用和尚之事,悉以道士代之。丧事中惟有道士,而佛事所有各节目,仪式多仍破旧,惟执行者为道士而已。蒙族活佛夏礼瓦圆寂于迪化,丧仪中除有喇嘛诵经,又有道士;省政府主席李溶之丧,道士而外,亦有喇嘛数人。

    伊斯兰教何时始在新疆发展而代替了从前的佛教,我没有作过考据,然而猜想起来,当在元明之交。道士又在何时代行和尚职权,那就更不可考了,猜想起来,也许是在清朝季世汉人又在新疆站定了脚跟的时候。但当时何以不干脆带了和尚去,而用道士,则殊不可解,或者是因为道士在宗教上带点quot;中间性quot;罢?于此,我又连带想其中国历史上宗教争论的一段公案。南北朝时,佛法始来东土,即与中国固有之道教发生磨擦,期间复因北朝那些君主信佛信道,时时变换,以至成为一件大事。但自顾欢、慧琳、僧绍、孟景翼等人一场无聊的争论以后,终于达到quot;三教quot;原是quot;一家quot;的结论;然而这种论调,也表示了道教在当时不能与佛教争天下,故牵强附会,合佛道为一,又拉上孔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茅盾散文集简介 >茅盾散文集目录 > 新疆风土杂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