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迅先生诞生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报告
道路并不是一夜之间可以完成的,而且也必须经过艰辛的战斗的考验。一九一九年以后十年间鲁迅的革命活动和文学活动即是明显的证明。研究这一时期的鲁迅思想发展的过程,对于我们会有深刻的思想教育作用。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这个报告不可能谈到鲁迅的从革命民主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从进化论走向阶级论的思想发展过程(附带说一说,今年十月恰又逢到鲁迅逝世二十五周年,五年前,在纪念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的大会上,我曾经作了题为《鲁迅——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报告,今天我对于鲁迅思想发展的见解还跟那时一样,因而也觉得没有再炒冷饭之必要。)在这里,我只打算谈一谈对于我们当前的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创作活动和提高修养具有实际意义的三个问题。这就是:一、鲁迅作譬如何服务于整个革命事业!二、鲁迅作品的民族形式与个人风格。三、鲁迅的quot;博quot;与quot;专quot;。
鲁迅的文学活动开始于本世纪初期(约在一九○三年前后),而他的革命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却要更早一些;他的《自题小像》诗(作于一九○一年)就表示了把生命献给祖国的决心。但是,作为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鲁迅,他的革命活动和文学活动,却是从一九一九年quot;五四quot;新文化运动时期正式开始的。在quot;五四quot;前夕,他写了有名的短篇小说(一九一八年),这是中国革命文学的第一燕,也是鲁迅的革命文学的第一朵花。后来他在自序(一九二二年)中说:“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quot;这当然不是偶然的事情。鲁迅在《自选集》自序(一九三二年)中,曾经这样写道:
“我做小说,是开手于一九一八年,《新青年》上提倡‘文学革命quot;的时候的。这一种运动,现在固然已经成为文学史上的陈迹了,但在那时,却无疑地是一个革命的运动。quot;
鲁迅毫不隐蔽他的作品的政治倾向性,和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的目的性,在这篇《自序》中,他又写道:
“我的作品在《新青年》上,步调是和大家大概一致的,所以我想,这些确可以算作那时的革命文学。
…………
这些也可以说,是遵命文学。不过我所遵奉的,是那时革命的前驱者的命令,也是我自己所愿意遵奉的命令,决不是皇上的圣旨,也不是金元和真的指挥刀。quot;
鲁迅在这里所说的quot;遵命文学quot;,就是遵革命之命的文学,也就是反映了人民斗争和时代精神的文学。文学是革命斗争的武器之一,鲁迅最善于灵活地运用这个武器从多方面来为革命的政治服务。和同时,鲁迅开始了杂文的写作。他创造性地发展了这个文艺武器。从当时发表在《新青年》的随感录,直到他停止呼吸的前夕,他从各个角度,运用各种题材,或冷嘲热骂,或大声疾呼,或巧妙比喻,深刻地揭露了那时候的以各式各样嘴脸出现的封建妖孽和洋场恶少(买办意识)。这些杂文,以生动的极富于形象性的笔墨,表达了鞭辟入里而又耐人咀嚼的思想内容,给当时的反动思想以致命的打击,给当时的追求真理的广大青年以莫大的鼓舞和启发。
在一九二五年,鲁迅曾经庄严地热情地宣布:
“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涂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quot;(《忽然想到》)
坚决反对任何阻碍我们进步和发展的事物,就是鲁迅的革命精神的中心一环,而也是贯串在鲁迅的文学活动的一根红线。
鲁迅的一生和他的文学活动,都跟当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当时的阶级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