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9节 吃在夷陵
    九月的时候,夷陵的桂花开了,西陵峡的风就香香的,一轮月亮从峡口升起,弥漫桂香的清辉洒满峡江。坐在夷陵二江坝上,坝下江轮碾碎水月溯流航行,间或拉响汽笛,高一声,低一声,拂着九月的凉爽擦面而来,那一江碎月就浮托浪语絮絮叨叨。

    汽笛声落,锅中的汤沸腾起来。水煮江鲢,有红油一层,佐有藕片薄薄的一圆,滚沸的汤汁惟辣,较之川味少了麻,是为夷陵的风格,原汁、咸鲜、偏辣,吃将起来,江鲢肉质细腻、鲜嫩、肥厚,池塘鱼类的小味道荡然不存。吃江鲢,刺也是不多的,配一盘切得精细的青萝卜苗,爽口,清除口腔之咸辣再继续革命,杯中则有枝江大曲侍候,悠然江风徐徐长吹,九月的感觉就被拉长、拉长,如峡江蜿蜒曲折又浩浩荡荡。在座四位皆性情中人,画家依云及其堂弟,摄影家协会徐主席、肖秘书长,不胜酒力然菜力是可以的。频江的露天席,对面三峡宾馆的灯光隐约地勾勒食者的面庞,一边吃一边听他们讲述峡江,那是梦一样的峡江,石头,水流,人和岁月。

    夷陵就是宜昌。春秋战国时期为楚西塞,西汉初年置县,名夷陵县,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置府名宜昌。宜昌西接三峡,溯流达巴蜀,顺流抵宁沪,“上控巴蜀,下引荆襄”,是为“三峡门户”,长江中、上游分界处。现宜昌市总面积21084平方公里,人口389万,静闹皆宜。我就想,在以往的时间里,三峡水险,行船艰难,上水船到了这里,就在西陵峡口的滩边休息、养憩,喝些酒,吃些美食,养足了力气就好上三峡,且此一去生死亦不知晓,豪吃是必须的。从三峡上游下来的船,安全渡过天险三峡,人与船既无羔,谁又不在开阔的滩边驻下,吃喝一二天而扯帆东进呢?前面是水缓流平的长江中下游了。

    在西陵峡口吃水煮江鲢,略有些憾的事情是两岸都没有了猿声,没有猿声的岁月就有一些空旷,现又是要水漫白帝城了,见鬼的丰都城,就交与了水中生物以及水鬼们去居住和治理罢。吃罢水煮江鲢,二日去陶珠路吃红烧肥肠。陶珠路是夷陵之美食街,在人气最足的关妈餐馆找到一个席位。与依云及令尊大人一道去的,徐先生军人出身,其有军人的爽直姿态,无市民之烟酒耆好。吃炖藕汤、红烧肥肠、泡椒牛肉丝和干煸四季豆。就发现,夷陵人之善吃肥肠,桌桌皆上,油红发亮,浓香四溢,人家依云已是多年奔走海外,却也是不能忘却。此肥肠经历猛炖,再又是红油烈煮,肥厚鲜嫩,脆富弹性,回味绵长,可细嚼亦可猛吞的。食间,徐先生说,这肥肠洗得好干净哟!就让我想起在地质队的年月,那时候常吃略带一点糠的肥肠,岁月悠悠,如一泓细流淌过人生的渠道。

    夷陵现在是宜昌的一个区,行政机构的增减不会改变一方人生的口味,我又发现,夷陵风味是有些超越我的想像的,此地是巴楚文化的核心地带,其吃与楚地的蒸菜如沔阳三蒸、粉蒸、清蒸又略有出入,亦非巴蜀之川味源流。此地承传的是酸辣,用酸辣的郫县豆瓣酱红烧江鱼,红烧鸭块,用泡椒红烧牛肉丝,则是夷陵菜之精髓。接下来,我独自再去了陶秀街,此次是在蔡姐摊挡吃的,酸辣麻花鱼。该鱼亦属江鱼,头尖,腹大背宽,尾又细了,是很流线型的。麻花鱼有细刺,肉是细嫩的,晶亮晶亮的纤维,用筷尖拨下肉来,蘸了酱汁吃,酸辣鲜咸,渐次穿地味蕾。我就吃了两条麻花鱼,大约在一斤,喝了一杯米酒。陶珠路的另一道名菜,就是白刹肥鱼了。肥鱼是江鱼,与鲶鱼相近,肤色黄,悠游敦厚,肉肥嫩细滑,十足糯性,入口即溶,夷陵以虎牙滩到南津关一带出产的肥鱼最为有名,在夷陵开价60元一斤。当然,真正要吃是可以谈下一点价钱的。肥鱼与肥膘肉同蒸而曰清蒸肥鱼者,也是夷陵一道名菜。

    有了前面的发现,我知道夷陵定还有美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美食最乡思简介 >美食最乡思目录 > 第39节 吃在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