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人与动物
内,如果保持现在的增长速度——这是不大可能的,地球表面将会云集着4000裸猿。整个地球表面的人口密度就会达到每平方英里1.1万人。换言之,我们在大城市看到的人口密度就会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这对各种野生动物将带来什么后果是不言而喻的。这对我们人类自身的影响也同样是令人沮丧的。
我们无需老是谈论这样的梦魇,这种可能性要变为现实还为时尚早。我在全书中一直强调,尽管技术在飞跃发展,人类仍然是相当简单的生物现象。尽管人类有着崇高的思想、矜持骄傲,我们仍然只是微不足道的动物,受着动物行为一切规律的支配。远在我们的人口达到上面预见的密度以前,我们早就会因为违反许许多多支配我们生物本性的规则而瓦解、崩溃,不再是地球上主宰一切的动物了。我们容易沾沾自喜,认为这一切决不可能发生,认为我们与众不同,可以不受生物规律的制约。其实不然。许许多多不可一世的动物种类现已灭绝,我们人类也不可能例外。我们迟早要日薄西山、让位给其他动物。如果要让这一天来得晚些而不是早些,我们必须长期而又严肃地把自己看作一种生物种类,以此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这就是我写本书的原因;这就是我不用更常用的“人”字而故意称咱们为裸猿来嘲弄自己的原因。这样做有助于我们把握分寸,保持头脑清醒,以便去思考我们表面生活之下的实际活动。我的热心可能使我说过了头。我本来可以唱赞歌,可以描述人类许许多多的辉煌成就。但是我没有这样做,所以我所描绘的图画难免有些片面。我们人类是不同凡响的杰出动物,我无意去否认这一点或贬低我们自己。但这一切人们已经谈得够多了。我认为现在应该把硬币翻过来,是看看它的反面究竟如何的时候了。遗憾的是,由于和其他动物相比,我们所向披靡,踌躇满志,所以一想到自己卑微的起源和出身就不免觉得有些恼怒。因此我不指望因为我所写的一切而受到感激。我们是象暴发户一样爬到今天的显赫地位的,我们就象新贵们一样对自己的背景出身非常敏感,我们随时都可能暴露出自己的神经质。
有一些人非常乐观。他们认为,我们既然已形成了高级的智能并有强烈的创造发明欲望,我们能任意摆布局势,让它为我们服务。他们认为,我们的可塑性强,为了适应人类迅速上升的物种地位提出新的要求,我们能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届时我们能解决人满之患,消除紧张,克服丧失了个人隐私和独立行事带来的矛盾;我们能重建我们的行为模式,象大蚂蚁一样地生活;我们能克制自己的攻击行为和领地情感,克制我们的性冲动和父母性情;如果我们不得不变成象人工孵化的小鸡那样的个体,我们也一定能适应这种生活模式的。他们认为,我们的能力足以压倒一切生物冲动。我认为这纯属无稽之谈。人类原始的动物本性决不允许这样做。诚然,我们具有可塑性。诚然,我们的行为机遇性很强.但是我们机遇主义采取的形式却有极严格的限制。我在本书中强调了人类的生物特征,以此试图说明这些限制的性质。如果人类能清醒地认识并适应这些局限性,我们幸存的可能性就要大些。这不是要天真地“回归自然”。这只是说,我们应使自己理智的机遇主义的发展与基本的行为要求相吻合。我们必须提高素质,而不仅仅是增加数量。这样我们才能在技术上突飞猛进而又不会否认自身在进化中的传统。否则,受到压抑的生物冲动会积蓄起来,最后导致大坝的坍塌,我们精心设计的整个生存状态就会在一场洪水中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