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宗就很高兴,而胡皇后因为无子就被废了。这完全是扯淡。首先一个妃子忽然间就冒出一个儿子,朝夕相处的皇帝怎么可能不知道,皇帝真要被瞒在鼓里,那这个皇帝就是白痴了,更何况当时的太后还是上次八过的人生赢家张太后呢,一个连国家大事都有决定权的太后,能不知道自己的孙子是怎么生出来的?所以唯一的可能性是,小孙抱养宫人的儿子这件事情,皇帝是知道的,不仅知道,还参与了谋划,顺便搞定了老娘那边,让张太后也默许了这件事。后来,宣宗就嗨皮地公开宣布孙贵妃生了儿子,所以立为皇后。这是真爱啊,能够让皇帝做到这个地步的,不是真爱是什么?成化皇帝都还没有弄出个儿子假装是万贵妃生的呢!【万贵妃:我冤啊!白白背了这么多年的专宠黑锅,我容易么!】当然,从头到尾,那个莫名其妙因为无子就被废的胡皇后也很倒霉,但两人之间,总要有一个赢家,孙贵妃觉得自己跟皇帝才是从小认识的,胡氏才是途插入的,胡氏也会觉得自己很无辜,身不由己。这种事情很难分出对错。在关于孙氏的记载里,《明史》基本都是负面的,什么“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啦,“妃伪辞”啦,虽然没有直接说她不好,但字字句句都是意有所指,人杀人不用刀啊。有些人觉得《明史》是清朝人写的,对明朝多有诋毁,不能当做参考史料。但我不这么觉得,因为有一些基本事实是没法改变的,而一个明辨是非的人可以从找到一些具有参考性的东西。比如说孙氏,虽然明史对她的评价不怎么样,但我们依然可以从看到一个非常有个性的女人,而且我对她印象并不是那么坏。因为在后来土木堡之,孙氏抱养来的儿子,就是明英宗,那个被瓦剌人抓走的皇帝。英宗被瓦剌抓走后,国家没了君王乱成一锅,很多人为了究竟是迁都,还是去把皇帝赎回来,还是另立新君而争论不休,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于谦挺身而出,保卫了北京,也立了新皇帝景宗。而在立景宗的过程,是要孙氏点头的,如果孙氏不点头,就名不正言不顺。后来孙氏还是点头了,并没有哭着喊着让大臣去干赎回皇帝的蠢事,而是立了英宗的弟弟当皇帝。从这一点上,她还是比较有大局观的。虽然后来在两个兄弟皇帝之间,又发生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但是孙氏终其一生,跟婆婆张氏一样,安享荣华富贵,无愧于人生赢家的称号,2333333。好辣,萌萌们,咱们明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