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适应环境。像唐瑜这样的女子,世间有千千万,她不是最惨的一个,但那些女子未必都有一个像唐泛这样的弟弟,愿意帮助她,并且有能力帮助她。所以唐瑜觉得自己很幸运。不过唐泛回来之后,从阿冬口才得知,原来在他们离开京城期间,他那位姐夫还曾从香河县过来,寻访到唐家,亲自找上门,想将妻儿接回去,毕竟唐瑜虽然与贺霖析产别居,但名义上还是贺家的媳妇,名字也还被记录在贺家宗谱上的,贺霖这个要求完全合理。唐瑜自然是拒绝了,连贺澄也不肯跟着父亲回去,贺霖恼羞成怒,差点就让随同而来的仆从直接动手强行带人走了,后来还是阿冬出马,小姑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竟然拿着隋州给她打制的长剑,将贺家来人给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以唐泛对贺霖的了解,像他这样清高的性子,肯定不会无缘无故过来接人,事出反常必有妖,为了弄清缘由,他就暗派人到香河县去调查一番。探查之下,果然别有缘由。话说唐瑜离开贺家的事情已经传遍了香河县,虽说对外以养病为由,但明眼人谁看不出一二,更何况贺家的下人又不是没长嘴巴,这一来二去就传得很不好听,有说贺家虐待媳妇,唐瑜不堪受辱的;也有说唐瑜红杏出墙,在京城另有奸夫,所以仗着弟弟当了大官,抛弃夫君离家出走的,谣言纷纷。雪上加霜的是,韦策一死,韦家家势就一落千丈,县城首富一夜之间风流云散,虽然这是韦家的事情,作为韦家的姻亲,贺家的名声也被牵连,受到不小的影响。但贺家毕竟不是毫无底蕴的暴发户,贺老爷子也做不出让儿子休妻的事情,那样只会更让世人觉得贺家凉薄无情。而在那之前,贺轩刚刚考了进士,虽说只是二榜吊尾,没能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但也是个货真价实的进士,比他二哥贺霖要争气多了。贺老爷子不想让小儿子也像大儿子那样外放数年不能回家一趟,就托了从前在京城里的故旧,费了不小的力气和周折,才将贺轩得以留在刑部照磨所,当了个小小的正八品照磨。为了贺家名声,也为了幼子以后的仕途,贺老爷子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举家迁往京城。贺家虽然世代官宦,香河县离京城也不远,但毕竟不是真正的京城人士,别看贺家在香河县呼风唤雨,但到了京城那地儿,还真不算什么,像贺轩以后进了六部,难免还有求人的时候。贺老爷子那些故旧同僚,毕竟也只是陈年老历的关系了,偶尔可以拜托一次,那已经是人家格外念旧的缘故了,要指望别人时时照拂于你,是完全不可能的。说起来,唐家才是贺家正儿八经的姻亲,可就因为贺霖夫妻不和的缘故,闹得贺老爷子想要去求唐泛,也拉不下那张老脸,更何况唐泛之前还在刑部任职过,要说照拂,哪里有比这更亲近的关系?说来说去,全都是贺霖惹出来的祸。这事还要从贺家老三贺轩身上说起。在贺轩入了刑部之后,他才发现唐泛的能耐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大。从同僚上司口,唐泛先前在刑部,就任五品主事的时候,就敢公然跟刑部左侍郎顶牛,两个人闹得鸡飞狗跳,结果到头来,唐泛固然被罢官了,那位来头很大的刑部左侍郎竟然也没讨到好处,很就被外放到南京去吃草。而另外一位当事人,却在短短时间内火速恢复官职,不仅如此,还官升一级。这得是多大的能耐?一个五品主事,就敢跟三品侍郎对着干,这人不是脑子进水,就是靠山太硬,不把侍郎放在眼里。贺轩是跟唐泛打过交道的,能够智破韦家案的人,脑子当然不可能进水,唯一的可能就是唐泛靠山强硬,根本不把侍郎放在眼里。如今唐泛虽然已经不在刑部了,可他俨然成了刑部的传人物,但凡当初亲眼见过这场风波的人,提起唐泛二字,都是一脸复杂表情。外人可不知道贺霖夫妻不和,他们只知道贺轩跟唐泛还是姻亲,只因着这层关系,便对他客气三分,贺轩虽然是官场新人,竟也一时无人欺侮他。贺轩起初还迷迷瞪瞪,云里雾里,在逐渐了解到这些关系之后,便有心去打听。这一打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