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6节(下)


    秦南将下面七嘴八舌的答案一一写在了黑板上,直到下面再没有声音。</p>

    “还有吗?”扫视状态下又对上了秦北的眸子,这次明显比上次还要深邃许多,赶快移开。</p>

    “意象。”不知是谁突然说出了这两个字,秦南寻找声音的来处,就是最开始朗诵诗的那个男生。</p>

    “意象。”秦南又重复了一遍,投影上相应地打出了这两个字。</p>

    “当然方才大家提的这些也都是诗歌中的常见元素,但是‘意象’,也就是英文中的‘image’才是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因为诗歌的产生靠的是诗人的形象思维,可以说创造意象的能力是诗人的根本标志。”</p>

    “我们通过视觉意象,比如明亮的太阳,通过触觉意象,比如软软的沙滩,通过听觉意象,比如恋人的细语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感觉印象,传达出内心的激动和喜悦,所以‘意象’是通过感情以传达经验的语言,它暗示了我们内心的图景。”</p>

    “但是诗是存在于语言中的,而不是直接存在于感觉中,诗的作用不是仅仅让我们体验印象世界的生动,而是通过对人、对事物的生动表达来激发我们的想像,在这个意义上说,光有意象是不够的,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每个受众都参与了诗歌的创作,因为我们自己的想像可以赋予诗歌新的内涵和意义。”</p>

    “今天我们在这里不探讨接受美学,还是回到诗歌的构成元素。除了必不可少的‘意象’,还有更复杂的‘隐喻’。谁能告诉我,‘隐喻’是什么?”</p>

    “很好,隐喻就是隐含的比较,谢谢这位同学。就是把某个东西说成是,或等同与另一个很不相同的东西,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基础知识。那么在诗歌中,隐喻是以怎样的形式存在或者说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投影转换成约翰多恩的《告别辞:莫伤悲》。</p>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在这里我用了中文译本。大家看,作者用圆规的两只脚隐喻一对情侣的灵魂,表现他们的精神之爱,可以说这个隐喻中喻体和喻指的差距非常大,语境也不同,但是却带给大家很新奇的感受,所以隐喻的力量在于把不同的语境连接,因为差距造成冲撞,进而产生力量,这里大家有什么问题吗?”</p>

    察觉到方才那个男生脸上露出了一丝疑问,秦南暂停下来,问道。</p>

    “我想请问,为什么不能将圆规的两脚理解成象征呢?或者说隐喻和象征有什么区别吗?”话音刚落,下课铃响,秦南做了一个手势示意他坐下,笑意从心底延伸到了脸上,这个学生很有自己当年的劲头。</p>

    “这就是我们下节课要讨论的问题,隐喻和象征的区别,大家可以回去随便拿来几首诗体会一下,哪些用了隐喻,哪些用了象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吧。”秦南说完去收拾讲桌上的电脑,却被很多学生团团围住,原来是她因为紧张忘记做自我介绍了。</p>

    打发走了最后一个学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拎起电脑往外走,在教室门口看到了靠在墙上懒懒地抽着烟的秦北。</p>

    “你是,在等我吗?”虽然嘴上这么问,心里是可以确定的。</p>

    “你说呢?”懒懒地吐出一个烟圈,反问。</p>

    “那个,我正好去接若若,你就不必……”自己没课的时候都是秦北接若初放学的,今天正好顺路,秦南想可以不必麻烦他。</p>

    “一起吧。”走过来,不由分说拿过秦南手里的电脑,兀自朝电梯走去。</p>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第一最好不相见简介 >第一最好不相见目录 > 第6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