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暴君
虎览奏,沉吟半晌,表示:“石弘愚暗,居丧无礼,应该废掉他,用不着行禅让之礼。”
于是,石虎下令废石弘为海阳王。
石弘为人慈爱文弱,出宫之日,群臣、宫人莫不痛哭流涕。没过几天,石弘、程氏以及他几个兄弟秦王石宏和南阳王石恢都被石虎派人一并杀死于崇训宫。石弘死时年仅二十一岁。
群臣劝进。石虎还假意谦让:“皇帝乃圣德之号,我不敢当,且暂称居摄赵天王。”改元建武。
勃勃杀气之中,唯独赵国的西羌大都督姚弋仲称疾不贺。“(石)虎屡召之,乃至”。老姚性直,正色对石虎说:“我一直认为大王您是命世英雄,奈何受先帝把臂相托之恩,现在又夺其子之位?”
石虎老大不高兴。但他知道姚弋仲是大老实人,羌族势力又不可小觑,只能好言劝抚,敷衍道:“我真乐于做皇上吗?只是觉得石弘年轻,不堪大任,故而代他以了家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天竺僧人佛图澄在石勒活着的时候,因数次预言成败有效而获敬重。石虎继位后,“奉之尤谨,衣以绫锦,乘以彫辇。朝令之日,太子、诸公扶翼上殿,主者唱‘大和尚’到”。上行下效,赵国掀起好大一阵出家拜佛热潮。石氏后赵自石勒起一直崇尚佛教,其实也是羯人不忘祖先“戎神”的一种体现。石虎自己曾讲:“朕生于边壤,忝当期运,君临诸夏。至于飨祀,应兼从本俗。佛是戎神,正所应奉。”佛图澄本人是龟兹胡人,又会神咒、治疗、观相等方术,自然大得石勒、石虎欢心。据《高僧传》等书中所记,佛图澄“能善神咒,以麻油杂胭脂涂掌,千里外事,皆彻见掌中”;“佛图澄左乳傍有一孔,围四五寸,通彻腹内。有时肠从中出,或以絮塞孔。夜欲读书,则拔絮,则一室洞明。又斋日辄至水边,引肠涤之,还复纳中”,等等。这些幻术,自然让石虎等人心悦神怡,惊为神人。所以,残暴寡恩的石虎在宗教方面是个彻底的开明人士,既信祅教,又崇佛教,并曾亲自下令:“其夷赵百蛮有舍其淫祀,乐事佛者,悉听为道。”
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石虎把国都从襄国迁到邺城。转年,他下令把洛阳先前象征西晋王朝威权的铜驼、翁仲、九龙等巨大青铜礼器仪物全都迁移到邺城,以壮声威。石虎在迁都邺城的同时,又在襄国造太武殿。“太武殿其高二丈八尺,以文石碎之,下穿伏室,置卫士五百人于其中。东西七十五步,南北六十五步。皆漆瓦、金铛、银楹、金柱、珠帘、玉壁,穷极技巧”。
邺城方面,石虎又在显阳大殿后再建灵凤台九殿,四处搜掠数万美女充实其中。石虎特别喜爱女子“仪仗队”。他以千名美女排练,这些人都带艳紫色纶巾,金银缕带飘扬。姑娘们下身穿熟绵织成的彩袴(下身穿袴,是一种类似今天裤子的衣服,妇女穿裤,中国从石虎才开始有。当时的女人,一般是穿“深衣”,即衣裳相连的前后等长的裙服),远远望去,五色绚烂。女官们皆手执羽仪,排场又大又好看。
无聊之际,石虎又下令在邺城南投石于河,兴建“飞桥”,“功费数千亿万,桥竟不成”。赵国境内,“众役繁兴,军旅不息,加之久旱谷贵,金一斤值米二斗,百姓嗷然无生赖矣”。至此,石勒中晚期的与民休息政策被破坏得荡然无存。
公元337年,石虎正式称“大赵天王”,追赠父祖,立其子石邃为皇太子。
父子凶淫世间稀
石虎的太子是石邃,他自少年时代起就随父从军,深得石虎喜爱。老暴君常对群臣讲:“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残灭,才使朕有今天在中原称帝的机会。仔细看看,我们父子感情多深,我可能会杀阿铁(石邃小名)吗?”
石邃被立为皇太子后,血液中遗传的残暴本性越演越烈。他常常在太子宫中挑选相貌娇美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