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分卷阅读379
界。

    街上轿子众多,有时是女眷的丁香小轿,偶尔走过高官的轿子,慢悠悠地前呼后拥。开路的兵丁手执黑皮鞭,在地上抽响亮的声音,提醒行人避让。

    林玉婵想,这就是首都的排面吧……

    美中不足的是,这些街道都是泥土覆盖,没有铺砖铺石。有些路段年代久远,路面被人走一个个小坑小沟。

    路上的人、马、驴、骆驼,熙熙攘攘地挤在一起。由于天寒,人穿着过分肥厚的棉服,有的还用破布蒙着头脸。那衣服又都脏兮兮的,露着线头和棉絮,把里面的人裹成一个个臭烘烘的球,慢腾腾地向前挪动。

    广州城得西洋风气之先,上海更是洋场繁华。有点小钱的市民都会扯洋布裁衣,袖收得窄窄,脚上穿进的橡胶鞋,身上也会带点进的零零碎碎:洋帕、洋伞、洋表、洋皮包……

    看惯了南方沿海居民的衣着打扮,再看这千年帝都里的路人,好像倒退了几个世纪。

    街上完全见不到洋人,倒是有一些在南方极见的群体:喇嘛、蒙古人、藏人、回民……

    冯一侃挑着行李,挂着一身破布袍,也拿个围巾蒙头,走在街上一点也不显得邋遢。

    他嘴里哼曲,随问:“京城怎样?”

    林玉婵小声说实话:“有点土……”

    “姐姐,”冯一侃急了,“知道有土您还不挡着点?……”

    说时迟,那时快。突然一阵妖风迎面吹来,林玉婵看到,前方那宽阔的泥土路面瞬间被掀起一层,滚滚黄沙张牙舞爪,直接糊了她的脸!

    “咳咳,咳……”

    她弯腰,狼狈地抖落头发里的沙子。

    旁边奥尔黛西小姐也未幸免,捂着嘴,从高高的领子里掏几把黄沙。

    冯一侃拉蒙面的围巾,摇摇头:“埋汰。”

    林玉婵吃到了进京以来第一个马威,乖乖掏围巾手帕,把己也蒙成一个球。

    一行人榻在宣武门天主堂属的旅舍。推门进屋,拍拍身上,地上瞬时落一层沙。

    奥尔黛西小姐跟女仆抱怨:“次门雇个轿子。”

    林玉婵也算是明白,为什北京大街上那多慢悠悠的轿子了。不光是排面,挡风沙啊。

    她跟着奥尔黛西小姐,到附近的墓园去参拜了一——中国天主教的几位前辈元老,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都长眠于此。林玉婵纵然跟上帝没缘分,面对那几个古旧的十字架墓碑,也不由得真心祝祷:“您几个保佑,让你在上海的那些徒子徒孙赶紧度过难关,千万别事!”

    第二天,林玉婵和奥尔黛西小姐早早就起,穿过正阳门一

    直往北,先去文祥府上递拜帖。

    文祥夫人对林玉婵亲前来表示惊喜,吩咐她明天上午以来拜见。

    然后两人雇了轿子,直接去了位于东堂子胡的总理衙门办公处求见。

    总理衙门那却吃了闭门羹。京城衙门的官威跟上海那种偏僻小地方完全不是一个等级。奥尔黛西小姐把一切洋人身份特权都搬来了,还有林玉婵在旁边翻译,还有个说相声的在旁边一唱一和,得到的答复不过是:

    “这位夫人,总理衙门虽然处理外洋事务,但只和领事馆和教会沟通。烦您回上海,拿到领事馆公函,小的再来接待——哦对了,您是英吉利人士对吧?现在江南洋教归法国人管,您得把双方领事馆的公文都拿到,还要有领事签字的代理函,再通过官办的驿站……”

    衙门的门房也不是等闲之辈。没十年的官场经验,捋不清这错综复杂的关系门径。

    听完了林玉婵的翻译,奥尔黛西小姐大冷天气得汗,斥道:“你的官办驿站几个月才递成一封信!领事馆要等死人了才肯面!”

    门房停了手里盘的核桃,有点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女商(大清药wan)简介 >女商(大清药wan)目录 > 分卷阅读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