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23节
楚平民阶层的生活状况,看问题难以全面深远,想当然地自信:“京里商家不下十万,跑几个关几家不算什么。这些我自会处置,你就不用担心了。”

    柳竹秋先说断后不乱:“晚生不敢,只求千岁事后莫要怪罪晚生。”

    唐振奇满口答应,堂皇地收下了那幅古画,美其名曰让她“安心”。

    次日萧其臻先收到唐振奇让他发告示查商引的指令,他觉得这做法离谱胡闹,正欲上书劝阻,柳竹秋的书信到了。

    她在信里叮嘱他一定要按唐振奇的要求办事,并说明了理由。

    若真能达成她预计的效果,无疑是件便民的大实惠。

    萧其臻放下顾虑,奉命在各大城门内外张贴告示。

    当天派差役走街串巷清查内市的经商者,遇见没有商引而来北京的人全都当做盗贼逮捕。

    搜查只进行了两日,一场轩然大波便席卷了整个京城。

    被捕的人员数以千计,塞满了顺天府和宛平、大兴县衙的监狱,还有大批嫌犯无处容纳。

    许多商家心虚害怕,索性关闭店铺停止营业,导致市面上的商铺十户九关。

    那些有商引的正规商家也因店内的伙计帮佣闻风逃匿,遭遇了缺员危机,难以正常经营。

    另有很多商贾抱着“唇亡齿寒”的愤慨联合起来举行罢市,昔日繁华的街市一片萧条。

    京城居民的生活已高度市场化,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商品交换。

    全城商贩停止营业,人们吃饭买不到粮油、生病买不到药材、生火没有柴禾煤炭、照明缺少蜡烛灯油,连上厕所的草纸都没处买,民不聊生不过如此。

    十四日内市不复存在,庆德帝派去的缉盗队无功而返。

    然而唐振奇抱薪救火的做法给他惹来了更大的麻烦,愤怒的老百姓们包围顺天府衙声讨抗议,萧其臻被堵在府衙内,被迫登上鼓楼向附近的兵马司衙门飞箭求救。

    兵马司衙门的人拾到箭矢,因事件在所司职权以外,忙将萧其臻的求救信转交东厂。

    张选志调动军队驱散抗议人群,将萧其臻的信呈交庆德帝。

    庆德帝已获悉城中乱象,还责怪萧其臻办事糊涂,看了这封信方知是唐振奇出的馊点子,立即宣来臭骂一顿。

    大臣们也纷纷上书言事,多数人认为商引制度已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想迅速恢复市场秩序,防止再出现类似大规模罢市,朝廷最好尽快下令废除此项旧制。

    户部尚书陈良机最了解市面上的行情,以阁臣身份代表废除派的官员向皇帝进奏。

    庆德帝清楚地看到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也难抵御不可抗拒的经济压力,事实上商引制度早已被繁荣的市场贸易冲垮,所缺的只是一纸正式的废除文书。于是借口“顺应民心”这一光彩理由批准了陈良机的奏请。

    唐振奇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温霄寒有言在先,这烂摊子只好自个儿兜着。

    汤敬之见朝廷废除商引,陡然断了他一条财源,心疼得了不得,备下厚礼去求唐振奇设法回旋。

    唐振奇正愁找不到对手撒火,痛骂汤敬之,连人带礼物一并轰出大门。随后生出歹念,心想皇帝还将追查皇宫失窃案,汤敬之经常替他销赃,何不拿来做个替死鬼?

    这回他心想事成,没等他出手汤敬之就被顺天府的差役抓走了,罪名是“出售赝品”。

    手下探得详情,回禀:“温霄寒前阵子在汤敬之的珠宝店买了几件首饰,其中一件是假货。他气不过,跑去顺天府衙告状。萧其臻抓了汤敬之,还派人抄了他的珠宝店,收缴了所有存货,说要检查里面究竟有多少赝品。”

    睚眦必报是温霄寒的作风,萧其臻同他交厚,帮他出气很正常。

    唐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柳竹秋简介 >柳竹秋目录 > 第12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