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节
子,刘长明忍不住流下泪来,他哽咽道:“这次能得中秀才,全都是因你的缘故,你也不要急着否认,我自是清楚自己的学识的,要是没有青林兄弟教的法子,这回院试定也是名落孙山的。”
说罢,刘长明抹去了眼里的泪,接着继续说道:“至于明年的乡试我是不准备参加了,能万幸考中秀才我已经很知足了,等回到家里,我就安心在村里办个私塾,挣些银钱贴补家用,再是把家中的孙儿们教导成人,这样我刘长明也算是今生无憾了。”
周青林点头,对于对方的决定他也是早有预料的,其实这样的选择也挺不错的,有了秀才功名后就能免徭役免赋税,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过得舒心许多。
一旁的高兴盛也跟着点头,再过几日他也是准备要回去的,自己和刘长明一样的年纪,也都是快五十岁的人了。
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为了举业他可是吃了不少的苦,所以考举人什么的自己肯定不会再去尝试了。
再说这次要不是托了周青林的福,他哪里能考中秀才啊,所以往后自己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含饴弄孙得了,这种不切实际的中举白日梦他还是不要做了吧。
想了想,何文昌也开口说道:“明年的乡试我也是不准备再考了的,不瞒你们,这些年家中内人为了我的举业付出良多,家里几个孩子也跟着受了不少的苦,如今我只想好好照顾妻儿,安心过日了。”
孩子越来越大,自己要考虑的事也就多了起来,女儿的嫁妆,儿子的聘礼,这些都应该筹备起来了,他可不能光想着自己而不为妻儿们考虑。
有了秀才功名后,家里几亩地不用交赋税不说,他自己还可以学着刘兄在村里开办私塾,何文昌心道,这种教学相长的舒心日子,怎么也比耗费财银继续去考那希望渺茫的科举强。
最后,除了吕志义和应进庆,还有另外两名泾山县的学子准备留下来继续念书备考明年的乡试外,上舍班其余十四人都不想再考下去了。
他们都是参加过多次院试的人,也都深刻体会了科考的艰难,这次要不是机缘巧合地碰到了周青林,今天哪有自己上榜的机会啊,所以他们都知道这次能考中秀才是多么地幸运。
也所以对继续参加乡试的事他们压根想都不敢去想了。
听了同窗们对自己的定位后,周青林不自觉地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脸皮,心道,好像也不怎么厚啊,可为嘛他有一种自己还可以继续考下去的感觉呢。
其实周青林也有细想过这次院试的事,也想过要是没有大比例的律法试题自己会考得怎么样,虽然没得出什么清楚的结论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他想为家人撑起一片天的心从未改变过,所以哪怕这次失败了,他还是会继续努力考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