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节
的一期工程就能验收。”他抓起桌上的设计图,指着图上的一栋栋红砖房说,“这建好了,跟城里的小别墅也没差嘛。哪个天才设计的,真厉害。”
陈竹青睨他一眼,故意不接话,看他要如何继续。
向文杰一点不尴尬,也不害臊,自顾自地夸:“原来是我这个小天才。哥,从今天开始我决定改名叫向天才了。”
陈竹青卷起桌上的报纸,敲在他头顶,“叫你向‘天屎’。”
“这件事,你还要提多久啊!”向文杰捂着头,眼里闪过一丝愠怒。
陈竹青看他是真的火了,语气立刻软下来,“不提了。跟你说件事。”
看他一脸神神叨叨,又欲言又止的模样,向文杰瞬间来了兴趣,拉着凳子凑过去,“说!”
“我昨天听从西珊岛过来的工人说,卫生所那边的工程进度很慢,樊云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已经有好几天没去工地巡视了。”
羊角岛这边有陈竹青和向文杰,他们回西珊岛是轮流回去的,保证至少有一个人留在这。
向文杰上周才回去过一趟,陈竹青以为他会知道情况,没想到他同样是一脸懵,跟第一次听说这事一样。
陈竹青额前出现冷汗三条。
果然是不能对他抱有什么希望。
他扶额,“你回去那三天都没去工地看看?”
向文杰耸肩,“没有。”
陈竹青又问:“那你干嘛了?”
向文杰理直气壮地说:“处对象啊。我和飞燕去看电影了。”
“你他妈……”能不能上点心。
话没骂完,向文杰截断他,问:“那你之前回去去工地了吗?”
“去了啊……”陈竹青只去逛了一圈,觉得没什么问题就没再去了,心有点虚,声音渐小,“我看樊云良那时候状态没什么问题阿。”
樊云良比他们俩晚两年进工程院。
最初来实习的时候,还是陈竹青带着他的。
他不是工农兵学员,是七七年高考考进大学的,虽然只有大专学历,但一点不比他们所谓的本科差。
动-乱时期,没有高考,大学生都是由单位或者村里选出来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
工程学院因为有专业要求,送来的学生素质会高一些,但在校期间还要去听各种讲座,写读后感、文章,大量挤占了他们的学习时间。
陈竹青大学第一年的教授还因为被批□□思想,换了个更年轻,专业更差的老师。
向文杰替樊云良说话,“他工作一直很认真,没问题的。你别想那么多了,谁还没个心情不好的时候了。”
正是因为他平时太过认真,出现如此反常的举止时,陈竹青才会担心。
他们的工作需要高度集中,不能有一点差错。
陈竹青手心攥出一把汗,“希望没事吧。”
**
从十月开始,樊云良的妻子频繁给他寄信。
频次由原来的一个月一封,增多到一周一封,甚至是两三天就一封。
西珊岛的信件全靠一周一趟的物资船运送。
有时候是两三封一起送过来的。
这一年,樊云良家里出了不少事,两边的老人先后病倒,女儿又小。
尤其是暑假,他女儿上的幼儿园没办假期托管班,原本是老人帮忙带着,现在一边老人住院,一边老人的身体同样不太好。他的妻子只能上午带着孩子去上班,下班又带着孩子去医院照顾老人,一直到晚上十点回家了,把孩子哄睡,还得在厨房忙碌,做第二天的病号餐。
如此坚持了一年,她实在受不住了,一封又一封地询问他还要多久才能回家。
西珊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