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节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叔申。
看到叔申,季奵、仲和连忙在原地蹦跳着跟他打招呼:“阿叔。”
今天叔申进城原本是想淘换些细粮回去好请村里人帮着捡石头建房子的,没成想在城门口见到了找人搬东西的仲父,当即担着箩筐里换了一半的布匹和细粮跟着他过来了。
见两只背篓里堆满了黑灰色的皮毛,叔申不由得在心里感叹到:还是阿兄舍得花钱,才赚了些粮食布匹,就大手笔的买了这么多皮毛回去,这得花十几、二十匹布吧。
也是叔申并不是话多的人,只在心里嘀咕了几句,走过去把地上的陶罐、陶锅和季奵她们手里的布匹都一股脑塞进了另一只空着的箩筐里。
原本庄姬还想换些木棉絮到夹衣里的,现在他们的东西都多的拿不了了,自然也就歇了这份心。
好在有了这些皮毛之后,回去就可以把这些皮毛挑一些毛多暖和的缝到一起当被子盖,哪怕今年冬天再冷,也捱得过去了。
见他们一行人背着背篓、挑着箩筐走了,皮毛商人摸了摸手里柔软丝滑的布匹,暗自窃喜着:自己今天这单生意真是赚大了,用那么一堆下等的皮毛,就换回了这么一匹上等的丝绸,等明天他随便一转手,轻轻松松就能换回五、六十匹麻布。
到底是偏院渔村来的渔民,没有一点眼力,根本不知道自己拿出来的这一匹丝绸有多值钱,不过他也不会傻到去提醒他们,无奸不商嘛,再说了——有钱不赚是傻蛋!
出来滨城,路人的行人少了之后,仲父才有机会跟他们说他进侯府之后发生的事情。
海盐之事事关重大,家奴禀告过之后,夷伯候连忙让他把人请了进来,仲父第一次见贵族,还是滨城的主人,当中有多少惶恐忐忑就不细表了,主要是他说自己偶然得了制盐之法,又把这段时间煮出来的海盐献上去之后,夷伯候连连抚掌称善。
仔细询问过煮盐的办法之后,夷伯候大手一挥,直接封仲父做了里君,辖区就是渔村到山那边的木沟村,那座大山也在他的辖区范围。
明天夷伯候就会安排身边的记事官来渔村和木沟村下发由仲父担任里君的任命,除此之外,夷伯候还让府里的铜匠在加紧赶制铜釜,造好之后,也会让人送来给仲父。
以后仲父就不用冒着生命危险了,只用带着渔村的木沟村的人全心全意帮夷伯候煮盐、制盐就行了。
木沟村后面的那一片大山的所有树木包括所有的土地,他都能够使用,只要明年能够交够住够的海盐就行。
夷伯候给仲父定的目标是明年一年交两万斤海盐给他,虽然数量多,但是渔村加上木沟村将近三百口人,一年制两万斤海盐完全没有问题。
更何况更有效率的晒盐法仲父还留着心眼没有说出来,等明年天气热起来之后,他带着人在海边挖几口大池子,晒上几次海盐之后,这两万斤海盐不就有着落了吗。
虽然渔村的人都要忙着晒盐,没了时间再出海捕鱼了,不过大家掌握了煮盐方法之后,一个人一天煮出来的盐就够换好几十斤粗粮了,根本不用再为粮食发愁了。
这附近几百里,就只有盐城有盐矿,他们的海盐可比盐城的那些粗盐品质要好得多,只要一面世,肯定会迎来大家的哄抢。
叔申只觉得阿兄说的话都太难以置信了,他也是看着阿娘煮过盐的,现在他阿嫂和阿娘只要一睁开眼,忙的就是这个,原本他还只高兴以后自家不用再花那么多粮食去换盐来吃了,却没想到仲父竟然都想到去城里找夷伯候献制盐之法了。
这制盐之法也真是金贵,阿兄不但一跃变成了里君,还得了这么多的赏赐。
叔申不由得在心里感叹:虽然都是打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但是这人和人还真是不能比呀,昨天他才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