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
巴布料。
习惯了商队的便利,还会去学习怎么制盐纺织?
而且,有商队过去,他们还会不尽心学习大唐官话吗?不学习也没关系,朝廷下令,不允许商贾用突厥语跟他们交谈,也不允许漠南再响起突厥话。他们为了买卖方便,自然会去学习。
当一个地方的人,从小到大,说话说的是唐人交流用的官话,住的地方是唐人的住宅,用的文字是唐人的笔画,比起牛奶羊奶马奶,更爱喝唐人的茶,比起兽皮,更爱穿唐人的丝绸……
那,他们就是唐人。
而这些算计相对而言,也算是另一种方式的“灭族”。李世民实在不好意思告诉自己才八岁的儿子:你阿耶这操作,让人家从文化到生活习性都彻彻底底改变了,这一代还好,下一代,再下一代,说不准突厥人打心眼里认可自己是唐人,连突厥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这是一出另类的“绝户计”。
李世民摸了摸小太子的脑袋,“等你稍稍长大一些,耶耶再告诉你耶耶为什么那么做。”
嗯,至少现在孩子还小,过几年再让他学。
第139章 食材保鲜
蓝突厥离开长安的时候, 青霓就在不远处的阁楼上看。
滋味楼关着门,大树重新变成小树苗,扒在青霓身边, 从栏杆缝中探出树枝,就像人在探着脑袋,“咦?怎么还有几个文人?”
青霓:“跟去教化的。要让突厥人从文化到思想乃至思维都和唐人同化。”
小树苗:“诶?他们愿意教?不会觉得是蛮人,不配学他们的孔孟之道?”
“怎么会不愿意?”青霓眯着眼睛远眺下方, 纵马在队伍前方的那群方巾文人,“孔子奉行有教无类,这可是教化之功,据说二凤提出来时, 一群大儒抢着去。以后记在史书上, 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连突厥人都能被他们教导成功,知晓礼义廉耻, 难道不值得大书特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