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节
像他们刚才说的,郝从云当年站的观点完全与现世背道而驰,他能得到平反,说明真的有了新希望。
他们这些人平反回城是迟早的事。
“好事,好事,郝老师,恭喜你了。”
董桂红高兴归高兴,但还是不懂女儿怎么会激动成这样,难不成是想着以后进城有个熟悉的人能照顾着了?也不至于啊,只是刚平反,回城后还不知道怎么样呢,说不定还得她照顾人家。
王雨娟忙走了过去,“郝老师,你这个老师当年还是莹莹费了不知道多少心思,磨了不知道多少力,求了不知道多少人,还把自己位置让出去,才把你推荐到小学里,你回城要是发达了,可别忘记我们莹莹对你这份恩情啊。”
“嫂子!” 穆冰莹着急叫了一声,然后看向郝从云,“郝老师,我嫂子说的话你不用放在心上。”
要说有恩情也是郝从云对她有恩。
当初她那篇文章,写的观点比郝从云登在报上的观点还要直接,并且那时候她还没有用笔名,直接用的真名。
但是郝从云出事后,她却一丁点麻烦都没有,这说明郝从云提前把她的文章处理干净了。
后来两人相认,她也问过。
郝从云说国家难得还能找出来一个清醒的青少年,他自然是要保护好这棵希望的苗子,并让她不要放在心上,说这是他的私心,与她无关。
这怎么可能真的无关,村里农场是没有发生很过分的事,但是经常有从其他农场调转过来的人。
每当看到他们被折磨得不成人形,每当听到哪里又发生了让人痛心的事,每当听到农场里传来的哭声,她对郝从云的感恩,与日俱增。
对于国情,她没有能力去改变,对于同龄人被腐蚀的思想,她说不通别人,因为这件事,她也不会再去说。
但看着学校里还没成长起来,三观还没形成的孩子,她还有机会。
然而她的知识太浅薄,没有教师经验,无法真的能够将思想毫无痕迹融到教学之中,郝从云的功底就能做到。
所以让出小学老师这个位置,看似是在帮郝从云,也是为了村里孩子,出发点都是她的私心,绝对谈不上有恩。
就算扯到‘恩’这个字,也是她在报恩。
郝从云突然朝着穆冰莹作揖,“冰莹的大恩,我一直铭记于心。”
“老师!”穆冰莹急忙避开这么大的礼,“老师,你不该这样的。”
郝从云露出一笑,他当然知道穆冰莹是什么意思。
饥荒年代,一个窝窝头都是天大的恩情,这些年来,穆冰莹不知道给过他多少个窝窝头,高粱的,玉米的,白面的,没有这一次次赠予,他一定坚持不到今天。
更不用说,他还能站在教室里讲课。
体验过地狱,这些点滴弥足珍贵。
郝从云知道,穆冰莹为什么这么照顾他。
但是对于他而言,就像当初对穆冰莹说的话,烧掉那篇文章,是给自己留一份希望。
所以穆冰莹后来做的这些,就是比天还大的恩情,哪怕舍命相报都不为过。
“受别人帮助,就应该要知道报答,郝先生是好人,人家知道这个道理,你就别劝了。” 王雨娟推了推穆冰莹。
她有时候真的觉得小姑子绝顶聪明,有时候又真的觉得小姑子笨得要命,在有些地方就是不开窍。
“都别站着了,赶紧坐下吧。”
董桂红弄不明白女儿到底在想什么,也不觉得郝从云回城能怎么样,不指望他能有什么报答。
还是把今天晚上准备的好菜好饭,痛痛快快吃到肚子里才是正事。
一群人围着桌子坐下。
郝从云突然凑近低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