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听瓮
实聪慧无比。
他闭上眼睛,闻着竹子的清香,提醒自己不能睡死了,过半个时辰就起来去看看,殿下爱踢被,虽说睡上了心念念的竹子床,可也不要着了凉好。
过了约摸半刻钟,姬苏确认没动静了,悄悄摸索着,蹭到床边,从丝帛床单下边摸出一张折了很多痕迹的糙竹纸。
一只手拎着最近非常宝贝的笔筒,姬苏一只手拿着竹纸盖在筒口那面,随后侧耳听了听外间的动静。
外间很安静,姬苏听了一会儿,只能听到沙沙的夜雨声。
应该是睡着了。
如此判断着,姬苏不敢发出半点声音,把竹筒置于地上,自己大半个身子滑到床外,两手撑着地面,耳朵贴到竹纸上。
“沙沙沙沙——”
“呼——”
“……哞……”
“轧织、轧织。”
各种声音透过地面震动着,在笔筒中空的内部放大,传进姬苏耳里。
姬苏安静的听着,暗暗想道:这笔筒做听瓮还是不太好,不如用陶瓷瓦罐听得远,但目前是最不能引起怀疑的东西了,还是忍着先用着吧。
听瓮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古代的窃听器。
姬苏的上辈子的工作说起来是无聊并无趣的,每天面对的是大量的书籍,就算姬苏并没有上进心,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多少每天都会看书。
听瓮这东西,在华夏,出现在2500年左右,《墨子·备穴》中对听瓮的制造和使用方法有详细的说明。
最早是一种口小腹大的罐子,使用时将听瓮埋在地下,在瓮口蒙上一层薄薄的皮革,有侦测需要时,侧耳伏在上面,“听”出周边的动静。需要的情况下,则直接让专业情报人员坐于瓮中,听辨声响,这叫“罂听”。
沈括《梦溪笔谈·器用》中记载了这种窃听器。矢服,就是盛装箭(矢)的器具,矢服用牛皮来制作。当时侦察兵都会配备这种工具,当需要窃听时,拿出箭矢,吹足气,夜里枕在头下,几里以内人马声都能听到。矢服利用的是空腔接纳声音的原理而发明的。另外,民间常用的窃听器还有“听管”,“隔墙有耳”就是这么来的。
于淳廷常孟人他们肯定没想到自己会在窃听他们夜间谈话吧?
姬苏压抑着手臂的酸痛与枯燥,尽量想些什么分散自己对肉体压力与精神压力的注意。正想着是不是根据听瓮做个传声筒和小桃一起玩,瓮里突然传来了细微的刷刷声。
这个声音有别于那些昆虫雨水动物与人的呼吸声,姬苏瞬间尖起了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