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八、面条
姬苏上完课,鬼鬼祟祟抱着大盒子让郭义领着自己去了被武帝指下的小院,这院子,专门安置着姬苏的人手。姬苏寻了崔娘子,也不知与崔娘子说了甚么,出来后手上空了,脸上倒是多了笑。
很快便到了三十日,因着有大祭,宫里上下都紧张忙碌,先生们都不管姬苏了,反倒是乐正美人还依着时间过来元和殿陪伴姬苏。这日还特意携了一个小包袱,姬苏道了谢收下后,到了夜间打开来看,却是一件走线密正,做工精良的大氅。
大氅用了深紫色,衣肩处及袖口、衣摆用玄丝绣了古朴大气的兽头纹,极是精美,姬苏笑了笑,让郭义好生收起来。
这几日姬苏也慢慢想清了一点,自己是入了误区,姬武要喜欢这个女子,自然不由分说直接就升了位或立了后,偏偏要弄到自己面前来温柔小意与自己相处,怕是打的想让自己过继于她膝下的算盘。
老实讲,乐正的性子不错,很稳得住。
可就是太稳了,才二十岁啊,竟是没有一丝不愉之色,处处表现都非常的完美,这世上哪来十全十美的人呢?太完美了反而不真实了。
元日的祭祀不在皇宫,而在宗庙。宗庙建于胤城背后,北面的乘龙山上。子时初(晚上十一点钟)从宫内出发,沿途有身着全白礼服的美姿少年少女提灯照路,后有持枪背弓的银甲武将们默默守护,浩大的盛礼着装队伍向乘龙山出发。沿途有锣鼓敲,人们纷纷正装从家中酒楼里出来,在街上汇聚。
宗庙是开琢了一处悬崖峭壁建成,盘旋的石路向上,峰险路窄,捧了祭祀所用的供品等身着宽大道袍戴了礼帽的道人们行走在前,武帝领了三个儿子及两位皇叔紧随其后。
美人们夫人们及百官、家眷,以及京城的住人们,来京赶考的文人墨客侠士们密密站满了山脚,随着山顶钟鸣声响,有清越的男声仿佛巨大的山谷回响,响彻这片天空:“胤天子持文祭舞,祭诸神——!”
乐声与武帝念唱祭文的声音响起,鼓点或密集或轻缓,整个京城的街道都挤满了人群,所有人伏下身,面向北面宗庙的方向,直至乐鼓停下,钟声再响。
钟响九声,又有人念道:“祭礼成——!旧去旦始——!”
礼毕回宫,姬苏骑在自己的有福上,被武帝抓着缰绳牵并着哒哒的向城内走,越近便越能听到喧哗声,锣鼓乐声,人们的欢呼声鼓掌声,姬苏心下疑惑,但不敢东张西望,越近了宫门,锣鼓欢天的声音便越响,等拐过街角,姬苏便看到壮观一的一幕。
绵长的主街道挤满了人,巨大的火把隔十米一支,被武将们仿佛雕像般高举着,高絙的、吞刀的、履火的、寻橦的,口中吐火,自缚自解,跳十二丸的,案上倒立耍安息五案的。
最最令人瞧得目不转睛眼花缭乱的,是那或飞舞长袖,或踩鼓下腰,或按鼓倒立,或身俯鼓面,手、膝、足皆触及鼓面拍击,或单腿立鼓上,或正从鼓上纵身跳下,做盘鼓舞(盘舞、七盘舞)的。
两侧街道并鳞次栉比的楼房铺子皆站满了人,甚至屋脊亦有不少人或坐或站的在观看。
武帝把姬苏接到自己马背上,放缓了马速,几乎一步三停留的观看着这盛世的喜庆,姬苏从未像这般感受到震撼,整个京城都在欢唱这盛世不眠之夜。
久久的,姬苏的脑海里只有辛弃疾的那半厥青玉案盘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到了宫门,歌舞伎人,文武百官,并平民百姓及将士们无不跪身于地面向门前策马而立的武帝伏拜:“恭贺吾皇圣诞——!”
武帝把姬苏用披风挡实了,方抬手,声音极是威严:“诸位平身——!平胡旧除,盛胤旦始,天佑吾大胤,赐赏全城三日戏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