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48
砚台看像姜蜜,说:“不知道啊,我从娘那头拿的。”
姜蜜脑子里还回荡着关于自己那段描写,她忍着尴尬把男人的分析说给公婆,说书名叫,书是后山居士写的,卫成觉得后山居士大概是毛蛋,是其他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吴氏记忆中的毛蛋还停留在他坐地上哭闹要吃的,咋的人就这么大能耐了?
“老大两口子看了不打死他?”
“相公说他这个书很受欢迎,在全宿州卖疯了,这个卖一本书肆给他分成的。”
吴氏:……
“再说大嫂不识字,大哥虽然学过两年,后来忙着种庄稼许多年没碰也都忘得差不多了吧。”
卫父:……
“相公说他能正当发财没去作奸犯科已经是喜事一件,只要不抹黑他,他没精力去管,就看爹娘您二位。”
两人你瞅瞅我,我瞅瞅你,纷纷头大。
“他倒是不比砚台笨多少,只是投胎的时候走错了地方,都给那两口子教成啥样了。”吴氏真不知道该夸他聪明还是骂他坑爹,“他只要不妨碍老三,我也懒得管,由他爹收拾他去。”
说着又一想,他要真靠这个发了财,以大郎媳妇的做派,怕是甘当坏人。反正他们也没剩多少名声,给如实还原在书上让天下人看都没啥心疼的。左右天下人又不能当面去骂她,她有钱就能搬进城去过舒坦日子,该吐血的是二媳妇李氏啊。
☆、第160章 160
林举人送书信上京这个时间, 后山村那边也听说外头有人在写卫成的故事挣钱。村人无事都不会进镇,更别说去书肆买书,最初听说的时候, 都没人把它当一回事。结果那书越卖越好,自然有人会去分析写书的是谁, 只要知道卫成老家的村子叫后山村, 就很容易想到书是出自他同乡之手。
之后只要遇见后山村人, 知道这事的就会打听,也会告诉他们书里写了什么。
知道得越多,大家伙儿越懵。
外面人只知道一个大概,他们却清楚,里面写的大小事件几乎都能同卫三郎的个人经历对应起来。他应院考之前卫家兄弟还算和睦, 三兄弟岁数相差不大,毛蛋和砚台差那么多是因为老大成亲早,老三为应试多熬了几年, 二十才娶上媳妇儿……在他倒霉体质暴路出来之前, 家里上至父母下至兄嫂都指望着他,盼他一切顺利,出息之后带着全家享福。
出问题就是考秀才那几年,他倒霉, 给人看着很没有指望, 加上前头两房的儿子一天天长大, 兄嫂就见不得公婆没个止境的支持卫成读书。
闹分家不像外面说是因为过不下去了, 是怕兄弟继续倒霉, 老人还支持他,投入换不来回报,谁肯干呢?
这些剖析别人都不敢写,只这个后山居士敢写,他这故事读起来特别真实,就是因为一个个人物都落到实处,从开始就点明兄弟反目的根本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