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913章 实力
基建,一建三五年的,他基本都是不怎么批的。

    码头什么的也批得极少,大码头一般要审批,各种手续繁杂,再怎么快也不可能在他任期内完成,他便全都压着。

    他的想法也挺简单的:本来就事多又麻烦,这种项目做得再多,那也只能是算在别人头上,他任期内完不成的项目,为什么要批?

    所以,定州一时之间,其实是略次于武海的。

    毕竟郭鸣敢做敢冲,且不说辉水区,光一个高洛区的进展,就足以让大家惊叹不已。

    如今的武海,每日人来人往,两个商业街,基本都是人满为患。

    又因它是新区,税率极低,有些甚至还免税。

    所以全国各地的采购商,都喜欢跑他们这边来采买货物。

    武海商业街的成功,也引起了许多省份领导的关注和羡慕。

    有个临海城市,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建了个商业街,可惜游客寥寥,东西也卖不太出去。

    难道,武海的成功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吗?

    大家心里升起了疑问。

    有报社便特地过去进行采访,不再是采访领导们,而是采访前来采购的人们。

    “产品太丰富了,不仅国内的有,国外的也都非常齐全呢!”

    “价格挺便宜,就算加上运费,也比我们原先的进价要便宜许多。”

    “品种齐全加上方便啊,以前要请人搬来搬去的,大家又不爱惜的,很多损耗,现在多好,直接店面看货,仓库装货,损耗低多了。”

    “运输挺方便的,从仓储到运输,全都是新安的,哈哈,不是有句话说的吗,新安第一,质量第一。”

    报道出来之后,不少人都陷入了沉思。

    如此一看,与其说武海的成功模式不可复制,倒不如说,是新安的成功模式,不可复制。

    倒有那精明的,琢磨琢磨,打电话给陆怀安这边,想约他合作。

    第一个,自然就是定州。

    定州和武海离得这么近,原先武海甚至还是属于定州的。

    后面划分出去,短短几年就成长到隐约超过了定州,这让省里领导们心里是非常不舒服的。

    如果说和新安集团合作,能让定州停滞不前的经济重新成长前进,他们哪里还会在乎从前那点偏见。

    “再说了,那些龃龉,本身也只是夏铁军一人所为,我们都是挺欣赏陆总的。”

    夏铁军听说之后,气得半死。

    枉他费了那么多心力,如今走了不到半年,他的努力,就全部被推翻了。

    人走茶凉啊。

    可是,他再怎么不甘心,也都没有意义了。

    因为陆怀安经过仔细思考过后,同意了和定州的合作。

    没办法,定州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他们不仅给出了非常优渥的条件,而且也承诺了,后面的开发,是公平公正的,不会偏向于某一派系,不分私人企业外资企业。

    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各凭本事来抢项目。

    这是陆怀安比较喜欢的,他是真的很不喜欢夏铁军那种一刀切的方式。

    因此,他接下了定州方面给出的三个大项目。

    一是铁路,二是港口,三是商业街。

    除了这些之外,他想在定州买地建楼,领导们也都是同意的,并且审批文件动作非常快。

    铁路这方面,陆怀安存了一点私心。

    这条铁路,他接下的是从南坪到定州。

    原先二者之间总是需要在浦良和太港中转,整体线路其实是兜了很大一个圈子的。

    当年兴建铁路的时候,都挺穷,能修一条就不会多修一条,所以这样转一圈挺正常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返八零简介 >重返八零目录 > 第913章 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