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0节
他手一翻,握着斧头破门而入。

    陆氏半边身子探出床外,满脸通红。

    “奶奶!”

    程叙言把人扶回床,立刻叫来程偃,父子俩借了村长家的牛车往镇上赶。

    一路上程偃都十分配合,这让程叙言松了口气,如果他爹再闹腾他真的顾不过来。

    镇上的医馆只一家,坐堂的老大夫明显还记得程叙言,看到陆氏昏迷不醒时,立刻肃了脸色救治。

    程叙言和程偃被赶去了外堂,村长的二儿子宽慰他们:“婶子身体一向硬朗,肯定没事。”

    程叙言勉强应了一声,目光直盯着内室。

    不多时医馆的药童煎了药端来,程偃和程叙言配合着给陆氏喂药。

    事后,程叙言找到坐堂大夫:“老先生,请问我奶奶怎么样了?”

    大夫捋了捋胡子,问了另一个问题:“你奶奶平时在家如何?”

    “还行吧。”程叙言思量着:“奶奶没事的时候就看看书,做些针线活。”

    家里但凡有费体力的活计,陆氏都是花钱找村里妇人做。

    大夫默了默,又道:“平时可有咳嗽?”

    程叙言摇头,他一直都认为陆氏身体好,他来家里这么久了也没见陆氏生病。

    “不过……”程叙言挠了挠头:“之前有一回奶奶的腿不小心磕了一下,按理说擦药后很快就好了,但是奶奶疼了好些日子。”

    陆氏不会主动说身体不舒服,程叙言是见那之后陆氏走路有些别扭。

    大夫若有所思。

    一天后,陆氏退了热回家养病。程叙言接过家务活照顾他们。他想着老人身体不如年轻人,可能得好好养个把月,没想到三五天之后,陆氏就大好了。

    今日天晴,陆氏端着冰糖梨汤进入书房,程叙言立刻起身相迎:“奶奶,这些事我来做就可以。”

    陆氏把梨汤放在书桌上,她顺势在旁边坐下,目光扫了一眼桌上的书籍。

    “你在学梁惠王上?”陆氏微讶。

    梁惠王上·是《孟子》首篇,陆氏记得之前来书房时,孙子还在学《大学》的内容。

    她看向程叙言:“论语和中庸可是过了一遍?”

    程叙言点头。

    陆氏找了熟悉的几段考校,“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何解?”

    “做任何事前都要先做准备。”习惯使然,程叙言第一次看的时候,下意识把豫理解成犹豫的意思,没想到竟然作“预”。难怪他之前怎么解释都觉得不对。

    经过学习系统的指正,他犹如拨雾见云,瞬间明了。

    陆氏见他答的轻松,又问:“可能够将这一段深入解释?”

    这一段后面还跟着: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从个人来说,说话前先打好腹稿再出口……”程叙言先讲了一遍浅显的表面意思,随后抬眸跟陆氏对视一眼,声音渐渐弱了下去:“从大的来看,朝代想要发展,则需早早制定相应政策。”

    陆氏垂下眼,轻声问:“比如呢?”

    “合理的税收?为官制度…”程叙言有些纠结,这些都是在系统里学习时听来的,可是他并不是很能理解,那些东西离他太远了。

    待程叙言一顿磕巴应答后,陆氏不置可否,她点了点桌面:“邦有道,谷。”

    “邦.无道,谷…”程叙言见陆氏神色平静,就知道自己猜对了,顺着背下去。

    这是《论语·宪问篇》的内容,通篇字数并不多,但是其中涉及到诸多春秋战国名人,由此衍生的典故,需要逐字逐句的理解,否则背了也是茫然。

    陆氏对这篇内容忘了不少,她起身去书柜抽出论语。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越古代考科举简介 >穿越古代考科举目录 > 第2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