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77节
  还有与她交好的同事,讲她日常以医院为家,为了病人十天半月不回家。而出去调研期间,遇事从不畏惧躲懒,总是一马当先冲在前面……

    包括政府官员、红十字会、中西义赈会,还有像龚老先生等德高望重的人,都站出来为二姐说话,证实她人品有多好,胸怀有多大,男女关系上并不乱。

    这样强大的社会支持,甚至不是后妈和三哥操作的,他们是自发地为吴二姐澄清。

    这一场舆论风暴,来得迅猛,去得匆匆。吴二姐的事,很快被其他热点新闻代替。

    谢公馆受震动最大的人,竟然是浑噩度日的陆si姐。

    从自己的遭遇上面,四姐没意识到“平日不积德,墙倒众人推”;从二姐的境遇上面,她却反而醍醐灌顶了。

    正巧三哥他们的中新绸厂,为了推广绸厂和印染厂的面料,在报刊、电台大做广告,要做一个时装设计征稿活动。

    不论什么样的参赛者,都必须用中新绸厂的面料,来制作参加征选的衣服。从民间征集来的优秀作品,不但能载到中新的厂刊上,优胜者还会获得丰厚的奖金。

    这种推广方式,能让普通百姓熟悉中新面料,并激发他们用中新面料制作服装的兴趣。

    陆si姐别的不说,审美和品味其实相当不错。除了她后妈曲女士帮忙张罗的,陆si姐自己选择或作设计的衣裳首饰,都非常地耐端详。

    珍卿觉得,出家不如出工,就怂恿四姐参加中新厂的时装征集比赛。

    ————————————————————

    三哥中新厂的合作伙伴——肖先生和胡先生很周到,每一季都给谢公馆的女人们做时装穿,当然,也有叫她们帮着宣传的意思。

    珍卿衣服多得放不住,有时候也送给朋友们穿。

    赶巧一个休息日,荀学姐送给珍卿一张戏票,说是魏鹤鸣魏老板的《翠屏山》。珍卿挑了件素点的旗袍,打算送给荀学姐。

    荀学姐跟珍卿一照面,就搂住她问她冷不冷,含糊地问她家里人都好吗。

    珍卿小声跟学姐说:“现今抵货运/动又起来,好些街道人满为患,我差点来迟了。”

    荀学姐笑笑说,大家都是一样的,她们的交情也不在乎迟不迟。

    她们亲亲热热地拉手,到了第二层的包厢。荀学姐接了珍卿的旗袍,谢过珍卿。

    荀学姐把新一期《新女性报》,特意带来给珍卿看。

    珍卿的未婚夫陆先生,还只是她三哥的时候,就特意找过荀淑卿谈话,说希望珍卿更多关注学业,办报的事不能占她太多精力。话里话外的意思,叫荀淑卿跟珍卿保持点距离。

    荀学姐既不敢得罪陆先生,也觉得珍卿学习在行,也确实该多费心在学习上。

    所以一般没事的话,荀学姐也不叫珍卿到麦特林路的报馆,每期的样报多叫裴俊瞩和熊楚行带给她。

    珍卿看着《新女性报》,上面有一则耸人的新闻,说一个普通的木工师傅,自从迷恋上买彩票,整个人像是着了魔,他先卖女后卖儿,最后把老婆也卖了,背了一身高利贷,眼见无望中奖还债,昨日众目睽睽之下跳江死了。

    还有一篇社会新闻,讲自从应天、江越等地,开展一场自上而下的禁娼运动,那些被吊销执照的娼ji,渐渐地涌入不禁娼的海宁来。不少明娼暗妓站街女,充塞着一些街市坊里,妨害交通与治安不说,还污染了社会风气,引起许多家庭震荡,非要严肃治理不可。

    珍卿耸耸眉毛叹气,她摇着头不知说些什么,下面响起鼓板琴声,戏已经开场了。

    就听见荀学姐感叹:“不巧,今天唱的是《翠屏山》,我挺不喜欢这一出。”

    珍卿是才接触京戏,好奇《翠屏山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简介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目录 > 第277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