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10节
哄大家,不到一天就给哄过来了。其他人属实兴奋较多了。

    好嘛,她本在校内小有名气,当下更成为培英的大明星。远近亲疏的校友们,把她当成香饽饽捧着,出入各处总有同学来打招呼,上厕所也有人指示谈论。甚至有不认识的低年级学生,送她进口巧克力和名贵糕点,还有人自家做应季的衣裳,竟然给她也做一件。

    老天爷,从前跟她略有龃龉的彭娟,竟然硬塞给她一套翡翠首饰,请她有空到她家做客,他们一家都怪喜欢她。而且,送首饰彭娟可不是特例,珍卿天天拒绝礼物还挺累。

    同学的热情已叫人无所适从。各个阶层的校外社会人,包括蜂拥而至的记者们,也叫珍卿不胜其扰。

    珍卿为了不被记者照相,每天出入戴着有网纱的帽子,在家等闲不会出门的。幸好,下学时好友同学自动帮忙掩护。到目前珍卿的“庐山真面”,还没暴露在外人的照相机下。

    但是珍卿越藏着掖着,越是引得民众好奇追寻。

    珍卿的这部《葫芦七子》,放在后世不见得这么红。说白了这时代娱乐太匮乏。

    在大部分读者的想象中,《葫芦七子》的作者,该是一位学识渊博的中年文士,而不是乳臭未干的毛丫头。想象与现实的反差引发好奇和讨论,都想一见“天才少女”的庐山真面。希望她讲讲自己的创作经历,跟广大读者当面交流一番。

    少年成名本是大部分人求之不得的事,但对杜珍卿却不然,她从浮躁的自媒体时代来,普通人一夜成名是常事,成名后活得乱七八糟也是常事。她不觉得有啥值得追求的。她所图的不过是低调赚钱、安稳度日。人之蜜糖她之□□也。

    事情才一爆出来,几拨人帮她打听情况。

    爆料的小报名字很骚,叫《真相报》。《真相报》的底细很易打听,这是她们一开始就晓得的。

    不过关于《真相报》的负责人,过了三四日才打听到。那负责人名叫费晓卿,早年革/命尚未成功时,此人帮办鼓吹革命的杂志《建设者》,后在《申报》做过数年主编,以后就越混越落拓,终于混到办《真相报》这种猎奇小报。

    别看《真相报》专会捕风捉影、耸人听闻,报纸上没说过几件实事,但销量却比《新女性》多不少。

    谢董事长他们最初以为,《真相报》以猎奇博眼球,报道珍卿的事不过为赚钱,那他们大可以钱来了事。

    可比较神奇的是,负责《真相报》的费晓卿先生,压根不接谢公馆递出的橄榄枝,东躲西藏就是避而不见。费先生是个滑不溜手的社会人,他们找到他的报社和职员,找人封他报社扣他职员。这《真相报》还是天天出刊,把珍卿这“天才画手”越炒越热。

    《真相报》在后续的报道中,不再是尬吹杜小姐的天才,而从日常展现天才少女的经历和性格。她写字、画画、作文章的事,甚至一些很细节的过往,这《真相报》的人竟然能挖出来。

    比如说她来海宁那一阵,天天窝在房间不出来,也没见有先生指导,写出的字、画出的画人们却都喜欢、赞叹,除“天才”没法解释她的能耐。还提到三哥带他拜师慕先生,特意提及慕先生在西洋办画展,得到三哥的慷慨相助。还有家人给她找学校的事。

    这费晓卿想以“奇闻”挣钱,这种心思不稀奇,他强调报上写的是知情人透露,那他的消息来源在哪儿?

    他们把谢公馆佣人捋一遍,想起在谢公馆做过贼的方姐和岳嫂。

    方姐原是元礼生母林玉馨的老丫鬟,后来把林太太踢瘫痪,还放火烧吴祖兴的洋房,现在大约在哪蹲篱笆子。那个岳嫂倒是不知去向。她叫乔秘书和阿成快点查。谢董事长也找人帮她查。

    珍卿越看《真相报》的“溢美之词”,越觉得绵里藏针、笑里藏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简介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目录 > 第31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