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14节
想起他。

    姜耀祖老先生还在电台现身说法,说谢公馆仗着家大业大,再三对他威逼利诱,他有一家的生业要顾忌,不得已答应给杜珍卿小姐捉刀,拿了他们硬塞来的封口钱,玷污了自己一身做人的格调。

    姓姜的在电台里说得声泪俱下,说自古文人最重是清誉名声,他近年来老病缠身,自感时日无多矣,进棺材前必须还自家以清名,不然无颜见列宗列宗。他还拿出了最初的手稿,欲与杜珍卿小姐交给惊华书局的手稿作比较。

    负面舆论铺天盖地砸向珍卿。

    这种无中生有的言论,这些粉墨登场的演员,自然是荒诞无耻之极,知情人都觉得不可理喻,还会选择继续信任珍卿。

    可最喜欢奇谈怪论的坊间民众,把这种耸人听闻的弥天大谎,当成真实的豪门秘闻来相信,珍卿的故事先是变成桃色绯闻,在任何轻佻的场合谈起来,都能从促狭里谈出香艳来。现在更是变成耸人听闻的豪门丑闻。

    谢公馆成了藏污纳垢的豪门世家,珍卿成了处处造假的假天才女。陆三哥成了颠倒是非的恶少,形象比往日的“风流公子”还恶臭。看形势珍卿已成了过街老鼠,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绝境。学校也有刺耳声音传出来,当初她被捧得有多高多牛,现在就似乎摔得有多惨。

    让珍卿感动不已的是,舆论被污染到这种地步,学校的好友写传单到校内街上散发,证明杜珍卿是天赋超群的女生,她的作品得到大师的赞美,画十部连环画不在话下。

    出版界的朋友们也声援她,父辈的朋友们也写文章,讲与杜小姐交往的闲闻趣事,讲这姑娘挥笔作画的情形,讲她少时与祖父相依为命,跟国学师父苦学经典书画,还有到海宁后满心想着作画挣钱,回报含辛茹苦将其养大的祖父。

    还有些粉丝也让珍卿感动,他们说《葫芦七子》这部作品,打破陈腐封建的旧式创作,展现了中华始祖的救世精神;还以画中一件件上古法宝,来象征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人文道统,宣传中华儿女敢于反抗、敢于牺牲的精神,并且它还宣扬手足相援、男女平等的主义。

    那候叫姜耀祖的老汉,从前只会演绎七侠五义、珍珠塔,再不然就是演绎封神与西游。他的既往作品借鉴古典,才出来会让人觉得新奇刺激,时间久了发现是换汤不换药。

    他的作品中充斥封建伦理道德,女人根本没有地位,普通百姓更不是主角。若说他突然如有神助,画出蕴含爱国主义、男女平、奋斗自强先进思想的作品,稍有思辨能力的读者都觉得说不通。

    倒是才只十八岁的杜小姐,受过传统经典的长期熏陶,并且处在思想最活跃的年龄段,倒更可能做出拥有思想性、独创性的先进作品。

    第257章 舆论界斗智斗勇

    珍卿近日被流言蜚语骚扰, 见识到造谣者恶到什么地步,更看清亲朋好友对她的好,能让人熨帖到什么境地。

    亲戚师长们都尽全力帮她, 有关她的各路谣言传得够快,可是她家的人拼金钱拼势力, 绝不弱于幕后之人的手腕。

    造谣报刊总讲珍卿多年轻, 从去年才开始学习西洋画, 平常也不怎么见她画画儿, 又讲杜教授把谢董事长笼络得好, 杜小姐把陆三少狐媚得好,把所谓“谢公馆女佣”的话,当成金科玉律一样地传扬, 就想证实《葫芦七子》不是她的作品,是那个叫姜耀祖的老杆子作的。

    珍卿这边各路人马也针锋相对,讲她学了十五年的国画书法, 天赋和基础都很扎实, 画《葫芦七子》这种国风作品, 根本不就在话下,才学一年多西画什么打紧?

    所谓吐露真情的谢公馆女佣, 是因为早先盗窃主人家财物, 被赶出谢公馆怀恨在心,才胡乱造谣污蔑旧主人, 这在巡捕房都是有记录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简介 >穿到民国好好学习生活目录 > 第31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