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节
县知县也只好再坐下。
不过华家人看看周围同来的人,朝他们稍稍摇头,这些人自觉退下,只剩下华家家主跟常华县知县。
华家家主也不废话,直接讲起利害关系。
“知县大人,您听我慢慢分析。”
“去年扶江县种的白菜,亩产达到九百斤,这样的亩产别说在扶江县常华县,放在整个潞州,也是独一份,甚至放在整个承平国,那也能数得上。”
“原本亩产四百多斤的白菜,提高这样多的产量,也就吃亏在这东西是随处可见的大白菜。”
“如果换成粮食,原本二百多斤的粮食,直接亩产四百多斤。”
“这样的数字放到潞州知州岸边,能引来多大的轰动?”
百姓饮食当中。
菜固然重要。
但最重要的还是大米小麦。
换做主粮产量翻倍,别说潞州知州了,汴京的户部尚书,大学士,乃至陛下都要多看一眼。
不用华家家主再说,常华县知县已经深吸口气,下意识问:“那化肥,真有如此功效?不是他们夸大其词?”
知县一直不重视的原因,也有这个顾虑,害怕自己用了人情之后,其实是夸张了的。
那他岂不是白白卖脸?
这会华家家主都这么说,难道是真的?
华家家主见知县对露脸这事感兴趣,立刻跟上:“咱们扶江县跟常华县相邻,人数是他们十倍有多,一直远超他们,其中佃户也有不少。”
“若他们真种出那样高产的粮食,那我们还跟原来一样,只怕有些无地的人户有异心。”
“那边有大量荒地,能让田地高产的化肥买的还便宜,难保他们会去扶江县过活。”
“到时候咱们常华县的人,可就要白白便宜扶江县了。”
现代城市有一种说法,叫虹吸效应。
大意是小城市的人才会被周围大城市不自觉吸纳。
从而让发展好的城市更好,发展差的城市更差。
放在古代其实也有一句话,叫大树底下不长草。
大树把周围营养吸干净,周围自然没草。
所以华家家主在提醒常华县知县,如果人家那边产量真的好,化肥效果好,化肥卖得也便宜。
你看佃户们跑不跑。
佃户们本就是没有土地的非编户,意思是户籍没有直接落在常华县,而是记在大户名下。
他们要走简单得很,今年的田租一交,便能打铺盖走人,谁都拿他们没办法。
为了一亩粮食能增产三成,为了买化肥的钱便宜,他们其实不用犹豫太多。
到时候常华县的人口流向扶江县?
常华县知县已经蹦起来,这怎么行!
他们常华县门户马上要突破两千,过了两千是上县,如果在这个时候流失人口,说不定还会流失门户,岂不是要把他钉死在这继续当知县?
不过等常华县知县冷静下来,也发现华家家主是在吓唬他。
人口流失?哪有那么简单。
还有佃户们本就不算门户,走了就走了,只是土地无人耕种有点麻烦而已。
可想到粮食增产就能在知州乃至汴京露脸,这点足以让常华县知县心动。
常华县知县摆摆手:“好吧,既然如此与民有利,那我就请扶江县知县来一趟,好好聊一聊。”
华家家主迟疑,轻声道:“可这是咱们找人家降价,还让扶江县知县亲自前来?怕是不妥。”
“有什么不妥,听闻他只是捐官得来的官身,本身无甚才干,想必家里也是平平。如今不过做了一年官,也算是本官后辈,让他过来有何不妥?”常华县知县不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