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他要复仇
舰,便想派兵占领官涌山制高点。但一连数次都被驻扎该处的守军击退。

    夜里,英船一字排开,向官浦山营盘猛烈炮击。守军发炮反击,将英船击退。

    11月8日,英船又发动进攻,英兵百余人乘潮扑岸,有百余人抢上山岗。增城营把总刘明辉率兵下山截击,双方在山上展开了一番肉搏战,守军用大刀、木棒打伤敌人数十名,终将其赶下海去。

    11月9日,官涌守军发现英船企图在官涌稍未的胡椒角获得立足点,敌炮刚发试探,便被守军发现用意,大炮集中射击胡椒角登陆之敌,将其击退。

    11月11日,闻讯而来的增援官兵聚集官涌,关天培调拨来新炮六门,新安县知县梁星源、余保纯等带乡勇若干会集官涌,大家分兵五路扼守。

    黄昏时分,英船发现官涌营区内人影晃动喊声如潮,用望远镜一看,认定守军正在安装大炮,便想先下手为强,初夜时,敌炮先开火,一时引来中国守军五路大炮的反击。夜战至两个时辰后,英舰不敌,兀自溜走。

    清晨,但见英舰滞留处一片狼藉,有击坏的双桅帆船半浮半沉飘在水面上,其余的舰船早已逃之夭夭。

    13日,英剑桥号和多利号等十余只武装商船又一次乘薄暮驶近官涌,伺机偷袭,守军发现后,静候炮旁,等英船驶进射程之内,一齐开炮,多利号身中数弹,仓皇逃跑,一只划船被炮火击中,英船见势不妙,纷纷撒退。

    英舰船先后六次进攻官涌均告失败……

    捷报频传北京城。

    三次海战,均获大捷,使朝野上下一片欢欣。林则徐在上奏前对事实都进行了核准。他是个认真诚实的人,尤其是对皇上的报告,更要事实准确,所以他不敢造次。但是,他仍然在文字上进行了技术性处理。比如九龙海战,中国方面二死六伤,英人仅有四人负伤,一只双桅货船桅杆打断。在上送的战报中,林则徐则写为击翻其双桅巨船一只,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

    穿鼻海战,英舰横桅和帆被炮弹击中,舰体并无损坏,人员亦无死亡,而中国水师则有三只师船被击沉,士兵死亡十五名,本来这并不算什么胜仗,但仍被称之为大捷……

    不管如何,三次海战,在双方武器对比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中国水师同仇敌忾,英勇杀敌,击退了敌人一次次进攻,没有让敌人的阴谋得逞,应该算是一次小小的胜利,从这个意义上讲,林则徐所奏报中称旬日之内,大小接仗六次,俱系全胜,也算说得过去。林则徐牢记禁烟使命,他受命于道光皇帝,主要任务是禁烟,并不想把事态闹大。就中英贸易来讲,这是正常的交往,双方互利互市,对天朝也有好处,他是精明之人,不会视而不见。他一直对英人抱有一种幻想,认为中国自立于世,万事不求人,离开夷人,可能会活得更好。而夷人却不同,中国的茶叶等物,在西方已如食物般重要,一日不用,便难以为继,那是须臾离不开的东西。不是我离不开你,而是你离不开我,是你们洋人有求于我。我即使给你们脸色,对你们苛刻一点,你们仍会赖皮涎脸来找我,并不会采取过激行动自绝天朝……

    对于禁烟一事,林则徐初时想得较为简单,只要有尚方宝剑,有道光皇帝做靠山,他本身洁身自好,大公无私,何愁禁烟不成?尽管在官员中对禁烟看法不一,有人甚至提出反对意见,但林则徐都觉不足虑。

    洋商狡猾,林则徐初来时就已体会至深,但用弹压加好言劝慰及据理力争等手段便能奏效,林则徐也觉不难对付。只是后来出了一个义律,他的所作所为,他的思维脉络都和别人不太一样,很难把握,这使他颇为头疼。

    以对义律的观察,他应该是个办事认真、很有板眼的人。他是军人出身,做事干练,说到做到,不同于商人那般钻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中国1997·香港回归简介 >中国1997·香港回归目录 > 第一章 他要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