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37.探 洞
书记想起在罗村中学上学时就听王老师讲过,日本鬼子曾在这一带山区制造过多起惨案,具体地址详情,却因当事人无一幸存无从考证。想到这些依稀的往事,就和鲁市长说:“再开会时要认真布置一下,责成史志办抽专人抢救性地挖掘整理。三县垴一带的抗战史料宝藏很多,旅游开发的同时要突出爱国主义基地建设的主题,争取能和西柏坡的红色旅游形成烘云托月之势。”

    鲁市长说:“这是最好的开发思路。西柏坡是天下第一坡,我们夏河市争取开发出天下第一洞。”

    又走了一百多米,在渐行渐进的当中,弯腰侧背蛇行的溶洞忽然变成了能容几百人的大厅。不知是不是“一步涧”的那条小溪,这时候又从洞底冒了出来,在洞厅中的光石板上冲成一条两米宽的清亮水溪,而溪上齐胸高竟然有两尊龟形的巨石驮起了一座宽约三米的石拱桥。乔峻山以非常肯定的语气说:“这就是老辈人流传中说的聚仙桥。王小观棋得道成仙,应该就是这个地方。”

    李铁柱听了,赶紧让电工把移动插座接通电源。电视台的双管新闻灯一亮,大家就踏着天然的台阶到桥上去寻找仙人印迹。说来也奇,桥上居然真有石墩石桌,石桌上棋盘的印痕和楚河汉界都依稀可辨。谁又能说得清这究竟是上天造化还是人工的穿凿附会呢?

    既便是人工的穿凿附会吧,流传的年代久远了,便也就成了历史的传说。遍访古今中外的名胜古迹,又有哪一处不是人工建造的血汗结晶呢?正是这些一代又一代的人工建造,承载着人类历史演进的万口流传。众口成碑,流传也是一种无字的史书。

    盖四海老汉一边用手在仙人桌上抠索寻觅着,一边一口咬定:“一丁点儿也不会有错,这就是仙人对弈的棋盘桌。小时候老人领我进来过,记得还有仙人字体。那时候东西各有一道天缝透亮,小鬼子来了以后,俺爹就领人把透亮的天缝给堵上了。就是防鬼子搜山毁洞,归底也没防住狗日的毒气弹。”

    “哎呀,爹!果然是有仙人字体。”盖三县突然眼前一亮,从裤兜里掏出手绢,顺着爹铁爪般手指抠索的地方抹去浮尘,棋盘两边各镌刻着一行楷书,范大源随口就读出诗句:“门外牧羊方半日,洞中对弈逾千秋。”

    “真是神仙洞府,今古奇观。”众人都对这聚仙桥上的新发现叹为观止,唏嘘不已。

    记者的摄像机、照橡机自然就都忙活起来,镁光频闪,惊叹之声不绝于耳。孟工虽然是地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也对这人文景观慨叹有加,要说感触最深的当数乔书记和鲁市长。鲁市长出生长大和求学都在平原上的大城市,来夏河这深山区任职也就不到一年的时间,对这山里的奇峰异洞就倍感新奇。而乔书记感触良多的原因更在于他本身就是山里生、山里长的山娃子,只听说过当故事讲的传说,从没有费心思去琢磨这神仙洞府的开发价值。要不是乔峻山和盖三县张罗起来,这一方宝地还不知要沉睡多少年。

    过了聚仙桥,迎面是圆柱形的巨大石壁,足有二十多米高,新闻灯的光柱勉强可以延伸到柱顶,给人以一柱擎天的感觉。

    沿柱形的石壁左右潜行,两边都是黑黝黝的洞口。探洞的队伍走到了丫字形的叉口上了。李铁柱老总便向书记和市长请示道:“先向哪边进?这圣贤洞奇在洞中套洞,走不好要迷路。”

    乔峻岭书记发现石柱壁上有白粉笔画过的箭头方向,就说:“按古戏台上的规矩是出将入相。就先从左边进吧,这边有标记,像是早先探洞人留下的路标。”

    李总指挥着矿工们提着矿灯从左边洞口前行,布线安灯去了。这当儿,柳闻莺点了一下范大源的肩头,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尖声惊叫:“石墙上有壁画!”

    暂息了的新闻灯复又放亮。大家循着柳闻莺所指的石壁上望去,果然是一副硕大无比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亿万富姐简介 >亿万富姐目录 > 37.探 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