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七章 多面熊晓鸽
人生转变起源于湖南大学,他曾说过:“湖南大学是我心灵中一个美好的角落。”对湖大的感情,让他很愿意帮助湖大的学子们。令他欣慰的是,拿到该项奖学金的100多名学生中,80%都考上了研究生。

    1997年,熊晓鸽又慷慨解囊,在波士顿大学传播学院成立50周年之际,设立“熊晓鸽奖学金基金”,每年资助4名中国留学生。

    关注教育的同时,熊晓鸽没有停下慈善的脚步。

    1998年夏,湖南遭遇百年未遇的洪灾。在赈灾文艺晚会上,刚下飞机的熊晓鸽当场捐赠20万元,随后又代表IDG公司向湖南整个救灾活动捐款100万元人民币。

    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发生两天后,熊晓鸽代表IDG率先捐款100万元人民币。同时,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向全球华人发出共同为地震灾区捐款的倡议书。

    出身媒体记者的熊晓鸽没有忘记自己的老本行,对于新闻事业的关注,也让熊晓鸽更添文化人的气息。

    2004年,熊晓鸽在波士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设立了两个奖项:熊晓鸽新闻终身成就奖和熊晓鸽亚洲报道年度记者奖。奖金分别是3.5万美元和1.5万美元,而新闻界最高的奖是普利策奖,奖金也不过1万美元。

    第一届“熊晓鸽新闻终身成就奖”的得主是美国广播公司晚间新闻节目《夜线》的主持人泰德?科贝尔。泰德?科贝尔在美国广播公司工作了40年,曾经荣获数次重要电视大奖。当泰德从熊晓鸽手中接过奖杯时,十分激动,他笑称:“这是一个百万富翁颁给另一个百万富翁的奖。”

    由于熊晓鸽对波士顿大学的不断资助,2005年,波士顿大学董事会全票通过,选举熊晓鸽出任董事。熊晓鸽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内地留学生进入美国主流大学担任校董的第一人。

    除了关注教育、慈善、新闻这些熟识的领域外,熊晓鸽还为中国的医疗事业发展贡献着力量。

    2000年2月,IDG总裁麦戈文向母校麻省理工学院(MIt)捐款3.5亿美元,成立了MIt麦戈文人脑研究院。该研究院旨在通过跨学科研究,探索人类进行学习和交流沟通的奥秘。如今,研究院已成为世界著名的人脑研究中心。

    在看到MIt麦戈文人脑研究中心的成功后,麦戈文希望在欧洲或亚洲再捐资建立一个类似的中心,中国、日本、新加坡等都是候选地方。

    熊晓鸽努力说服麦戈文将研究院设在中国,熊晓鸽有自己理由:“中国有8000多万脑病患者,将研究院设在中国将对中国的经济和教育有很好的影响;在我上大学时,我母亲患了轻微的脑中风,但因为当时没有医疗条件,母亲在患病8个月后去世了。因此,我希望今天中国的脑病患者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无论是“私情”还是“公心”,麦戈文被熊晓鸽打动了。

    2008年1月14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MIt)麦戈文人脑研究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师生交换、合作科研项目、信息和学术出版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

    熊晓鸽个人捐款80万美元,用于促进与支持MIt麦戈文人脑研究院在中国的发展。

    2008年8月2日,第二届APEC亚太中小企业峰会在杭州举行。熊晓鸽在这次会议后,首次提到了自己退休后的打算。熊晓鸽已经给自己选择好了两个方向,要么去大学当教授,要么去管理慈善基金。

    熊晓鸽经常会去哈佛商学院,教一些商业课程。同时,对慈善的兴趣,又让他有了另一种选择。同样是因为在投资领域的丰富经验,熊晓鸽可以让这些非赢利基金赢利,为慈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美国波士顿大学第一位华裔校董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熊晓鸽向右简介 >狩猎财富·沈南鹏向左,熊晓鸽向右目录 > 第七章 多面熊晓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