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附和道:“那人虽然勇武,但在我众多清军勇士面前,依旧难逃一死。”</p>
济尔哈朗嘴角的那抹冰冷的笑意却是更加浓烈了,怡然道:“本王记得,汉人常说的一个词,叫什么昙花一现,用来形容明军的勇武,倒也合适。”</p>
“哈哈哈哈……”身侧众将一阵大笑。</p>
……</p>
东面明军主力。</p>
洪承畴一直关注着两军主力中间的战况,当他看到清军逐渐站稳阵脚,并让先锋营陷入苦战后,不由神情一黯,感慨道:</p>
“唉,此子虽然有勇有谋是个人才,但面对如此凶悍的清军,恐怕也是难以扭转败局啊。”</p>
洪承畴的话,让身后的一些总兵深感惋惜。</p>
山海关总兵马科,看了脸色阴沉的吴三桂一眼,叹道:“如此人才,怎能放到先锋营中,吴总兵糊涂啊!”</p>
吴三桂又怎能听不出马科言语中带着的责备之意,但相较于洪承畴和几位总兵的惋惜,他的心里则是更为难受。</p>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不错的苗子,还没捧到手上就要被敌人给拔了。</p>
当然,最主要的就是那个无名小卒把士气都提振起来了,给了大家希望,这人呐,一旦有了希望,这心态就会发生变化。</p>
在场八个总兵,有八百个心眼子,换做是谁,都不会把麾下的精锐当做先锋营去送死,这一点,大家心里是有共识的。</p>
这也是为何,吴三桂会将宁远卫所的屯田兵拿来当先锋营的原因,说白了,张璟川这些人,一开始就是吴三桂,甚至是明军这边的弃子和炮灰。</p>
按照往常,</p>
先锋营全营阵亡,只要清军那边不主动来攻,明军这边便会鸣金收兵,回去之后写一封奏报交上去,也算是完成了朝廷催促出兵的旨意。</p>
若是能再向朝廷要些银子,那大家便能接着奏乐接着舞。</p>
可好死不死的冒出张璟川这么一个人,不仅收拢了溃兵,鼓舞起了气势,还带着人朝清军军阵发起了冲锋,不仅如此,还真被他撕开了一个口子。</p>
这样的情况,别说清军那边没想到,就是明军这边也没想到。</p>
看着自家将士如此勇猛,洪承畴和下面的几个总兵,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瞬间觉得自己这些人好像又行了,心里已经开始盘算着怎么写奏报能要到更多的钱粮。</p>
可随着清军逐步站稳阵脚,明军先锋营这边的势头也渐渐落了下去,张璟川更是陷入了众多清军的围攻。</p>
这个时候,洪承畴等人才幡然醒悟,原本抱着的希望,也在顷刻间烟消云散。</p>
而希望的落空,往往会产生一些怨念。</p>
而这怨念的矛头,自然会指向吴三桂,因为先锋营是吴三桂的,张璟川也是吴三桂的“亲兵”!</p>
宣府总兵杨国柱,瞥了一眼吴三桂,阴阳道:“若那人(张璟川)领着的是吴总兵麾下的精锐,恐怕此时已经得胜而回了吧!”</p>
援剿总兵白广恩则沉声道:“如今我大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吴总兵还顾着保全实力,竟派出卫所杂兵为先锋,着实有损我大明军威啊!”</p>
此时的吴三桂,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正要出声辩解之际,却听到洪承畴一声大喝:</p>
“你们留点口德吧!”</p>
八位总兵皆诧异的将目光看向了洪承畴。</p>
只见洪承畴一边用千里眼看着远处的战况,一边咧嘴笑道:“斩将夺旗?好!甚好!清军那边已经开始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