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通房大丫鬟”
围就扩大了几倍,当然,盈利也扩大了几倍的几倍,以至于买下了地处黄金地段的星河 SOHO 的一个整座。</p>
杨之玉所在的三部隶属图书编辑部门,专门出版各类学术书,并承办各类学术论坛、学术会议、学术讲座等,总之,听起来有种远离世俗的高大上,但其本质是想方设法从学术基金里捞钱。</p>
可那能有几个钱?资本是逐利的。</p>
所以杨之玉刚进社里时,赶上部门改革,又多了不少新业务,扩招了员工,一个部门又分成三四个小部门。在做了三年文字编辑后,她决定向钱看,将更多精力放在市场书上。她所处的这个小部门除了承担小部分普通学术书出版,更多的业务是负责策划畅销书、市场书,联系那些有意愿在自己专业领域写点普罗大众能看懂又能体现逼格的学术书。</p>
杨之玉人也活络,满打满算工作有九年。比较幸运的是,她刚入职那会出版了某大学一刑法讲师的学术书,后来那个老师根据兴趣写了本刑法案例集锦,由于没有资助,她尝试做成市场书,结果大卖,年年加印,那老师成了网络红人,晋级教授,她也赚得盆满钵满。还有一位作者,是个华裔美国教授,教育学领域的,生了三个娃,长势良好,就写了本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分析的书,部门人瞧不上,说市场狭窄,杨之玉咬咬牙做了,也大卖,五年了还在加印。</p>
感谢命运的眷顾,她现在靠着这两本畅销书可以不用太努力工作,审审稿子,见见作者,悠哉上班。不过,虽然她手里大大小小作者不少,但再没出过那样畅销的书了。</p>
三部的办公室在六楼,普通员工大开间,领导小单间。</p>
杨之玉上午去见作者,下午才来上班。</p>
刚进门,就见分部主任黎潇从部门总编齐震的办公室出来。</p>
她长卷发随意一扎,上身穿着灰色羊绒针织短袖,下身配了条同样格雷色系的华达呢百褶裙,脚上踩了双中跟黑皮乐福鞋,鞋盖上淡金色双 C 的 logo 是点睛之笔,里面套的是白短袜,其中一只很随性地堆在脚踝处。</p>
她的脸上架了只玳瑁框眼镜,她不近视,这眼镜是防蓝光的,当然,它的作用也不在防蓝光上,而是配饰,这是时下最流行并且很难订到的“书呆子”眼镜。</p>
她这一身行头妥妥的知识分子风。既显年轻又不让人觉得故意扮嫩,里里外外又透着“我不差钱”的优越感,让人想接近又得提前打好腹稿,怕在她面前显出拙劣。</p>
黎潇穿衣打扮很会拿捏那个度。</p>
而且,更关键的是,她的这个度是随着齐震的审美而变的,她刚进公司的时候可不这样。</p>
黎潇与杨之玉同一年进公司,同是知名文科大学硕士毕业,可两人的状态却大有不同。</p>
杨之玉学生气很重,穿衣普通,也不化妆,虽特意买了些工作装,比如西服啊,一步裙啊,白衬衫啊,但穿上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后来她才知道,她第一天去报道的时候,很多同事都笑话她像房产销售。</p>
黎潇则不同,画浓妆,穿名牌,时尚酷辣。后来有次见到齐震老婆,发现他老婆穿衣服走的是名媛风,她下意识觉得自己这样不讨齐震喜欢,于是转变风格,也换成名媛风,这一转确实有所收效,那几年齐震就像带徒弟一般,亲手将她培养起来。</p>
最开始公司还传她和齐震的绯闻,后来齐震给黎潇介绍了个男朋友,这事就不了了之了。不过,碎嘴的同事依旧不饶人,说她充其量也就是个“通房大丫鬟”。</p>
齐震私下是个玩咖,黎潇男友便是齐震那个圈子的一个富二代。</p>
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