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
“因为这个脑瘫,现在医学界也没有一个绝对的定论——产伤是造成脑瘫的直接原因。所以咱们无法明确产伤和脑瘫之间的因果关系。”</p>
王女士一听,激动道:“可我孕期产检一路绿灯,也不是高龄产妇,我的孩子为什么会是脑瘫啊?”</p>
这个问题,宁稚和张旭都解释不了。</p>
至今,医学上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疾病。</p>
人类对大脑的认识,也许还不到十分之一。</p>
......</p>
送走王女士,宁稚去找张旭。</p>
“张律,明天下午你们去妇佳医院协商,能让我跟着吗?”</p>
宁稚怜悯王女士和孩子,她不敢确定萧让的心思,毕竟昨晚亲眼看到他和妇佳医院的人吃饭。</p>
可她也不敢再质疑萧让,唯有去旁听,时刻关注案件的走向。</p>
张旭从堆积成山的案卷中抬起头,笑道:“我当然是没问题啊。但问题是你去得着吗?不怕老大找不到人发飙?”</p>
“那我肯定会事先跟他说的嘛。”</p>
张旭以为她要征得萧让的同意,没多想:“行,明天中午2点出发。”</p>
“好嘞。”</p>
临走前,宁稚问张旭要了王女士案的案卷。</p>
她复印了一份带回家。</p>
张晗今晚有课,没过来,宁稚吃完晚餐,开始研究案子。</p>
王女士当时肚子疼了三天两夜才开全十指,可因为宫缩乏力,孩子怎么都生不出来,医院后来决定为她采取产钳助产的方式分娩。</p>
案子的争议点在于——</p>
医院太迟把同意书给到丈夫,导致他根本没时间去看同意书的内容,匆匆就签了字,“同意”医院用产钳把孩子夹出来。如果医院能提前告知需要助产,他们可能会选择其他更安全的助产方式,比如胎吸,或者顺转剖。这样孩子不必被产钳夹出来,也就不会发生产伤,导致脑瘫。</p>
宁稚不知道什么是产钳,上网搜了下。</p>
看清楚那只像大剪刀一样、可以夹住一颗小西瓜的金属器械,宁稚的身体忽然痛了下。</p>
女性的产道那么窄小,这么一个大剪刀一样的金属器械伸进子宫,那得有多痛苦啊?</p>
宁稚不敢深想。</p>
她去搜关于“产钳助产”的视频看,才知道用产钳助产,很依赖医生的手法和运气。</p>
胎儿在视线不可探及的子宫里,产钳伸进去,得保证能稳稳地抱住孩子的大脑两侧,且对医生的手法要求相当之高,因为一旦夹得太过用力,就可能会夹碎孩子的脑袋。</p>
国外就发生过好几起产钳夹过紧,把孩子的脑袋夹碎的分娩事故。</p>
看完这些,宁稚已是一脸惨白。</p>
她从来不知道,生孩子这般凶险。</p>
冷静下来,宁稚开始一页一页翻看案卷。</p>
虽然这个案子的争议点很明确,她也清楚要从哪个角度出发,但她还是想完完整整地了解一遍王女士生产时的细节,也许会有其他发现。</p>
电脑上,产钳助产的科普视频播放完了,循环播放下一个跟分娩有关的视频。</p>
“产妇开全十指后,应当控制在两个小时内将婴儿娩出,否则会有宫内窘迫、窒息的危险......”</p>
宁稚把它当成背景音听着,笔在复印件上把重点圈出来。</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