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刘巧巧和田丽不好意思的开口喊人,挣扎着想要下地被李梅制止。</p>
“你们俩别动了,我就是来给你们送药的,现在看来还挺严重的,你们忍忍啊,我回家给你们烧点开水过来擦擦。”</p>
说着就把手里瓷瓶放下转身离开。</p>
边走心里边啧啧出声,可怜见的,这俩丫头估计都没她家小妮儿年纪大,哎~</p>
李梅再过来时,不仅拎着一热水壶开水,还拿了两个杂粮饼和蒸红薯。</p>
“饿了吧?家里现成的就这些,将就垫垫肚子。”</p>
刘巧巧和田丽没想到人家会对她们这么好,一时没忍住眼泪又开始哗啦啦的流。</p>
这还没开始呢,日子就这么难熬,想想以后更是格外委屈和悲伤。</p>
知道下乡苦,没想会这么难受。</p>
李梅叹口气也没劝,哭一哭对身体反而有好处。</p>
只手里活没停,从二人行李中拿出瓷盆涮涮,然后倒了些开水晾着。</p>
刘巧巧二人见婶子忙个不停,哪里还好意思继续哭。</p>
擦擦眼泪接过瓷盆道谢。</p>
将二人彻底安顿好,李梅才离开,并顺手给她们关好门。</p>
肚子饱了,伤口也敷了药,刘巧巧和田丽很快睡了过去,实在是太累了。</p>
男知青那边情况就好很多,累是真的累,可脚磨的起水泡的却没有。</p>
一栋相对比较大的房子,三间房大通铺就搞定九人。</p>
居住环境如此恶劣是他们没想到的。</p>
可一切没有退路可言,再困难也要克服。</p>
人一多就需要规矩,没顾得上休息,几人便围坐一起开了第一个知青院大会。</p>
九人里年纪最大的李伟,暂且做了领头人,由他统一安排众人的生活和后勤。</p>
大队长说了,他们刚来给了两天准备时间。</p>
所以必须快速做好准备。</p>
同是知青,可每人家境却大不一样,沈梨月的事还是有人看在眼里的。</p>
再对比眼下生活环境,心思活络的已经开始打小九九。</p>
他们是响应国家号召来支援建设的,可不是过来硬吃苦的。</p>
所以休息最后一天下午,男知青这边就有两位来自同一地方的男同志离队。</p>
仅仅一天的生活,就能看出彼此间差异巨大。</p>
无论是生活习惯和思维模式都很不一样。</p>
为了避免麻烦,这两位知青直接选择自掏腰包从村民家租房子居住。</p>
这属于个人自由选择,即使心里酸溜溜的,却无法指责别人。</p>
张振民大队长听闻此事仅仅问了两句,也没多做干涉,只交代不能闹事。</p>
沈梨月一觉醒来天都暗了,吓得她一骨碌爬起来。</p>
一时竟有些懵,有种不知身在何处的茫然感。</p>
还是脚底传来的疼痛感让她渐渐回神,靠着炕壁发了会呆,又低头看看脚底伤口。</p>
没想到药粉威力这么强,好像伤口上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痂。</p>
收拾好心情,想下炕,可黑漆漆的地面上光溜溜。</p>
她的鞋子不见了。</p>
这是怎么回事?</p>
“妈,我们回来了。”</p>
“嘘,小点声。”</p>
“噢噢,忘了忘了,月月还没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