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你们也知道,是陈良提出的这项国策。”</p>
“既然是他提出,自然由他在朝中坐镇,总领此事。”</p>
“今后太子会全心全力辅助陈良推行国策。”</p>
见状,群臣一个个大为不解,同时扫向站在一边默不作声的陈良。</p>
顿时,无数双带着不善与审视的目光集中在陈良身上。</p>
一旁的御史此时亦是看向陈良,都是御史,怎么你就这么能耐呢?</p>
“陈良,你也听到了。”</p>
“若是有什么问题,你就直接跟太子说,他自会来告知咱。”</p>
说话间,朱元璋看向一旁的太子朱标。</p>
只见朱标点了点头,并未开口。</p>
见连太子都是如此反应,群臣心知这件事朱元璋早就决定好了。</p>
告知群臣只不过是走个过场,目的是要他们配合陈良。</p>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你们可还有其他事情启奏?”</p>
话音刚落,只见一人从队伍中站了出来。</p>
“陛下,近来春雨连绵,江南地区连日下雨,现今已是一月有余。”</p>
“雨势依旧没有停止的迹象,现今大水灌溉农田,给当地百姓造成极大的困扰。”</p>
朱元璋接过折子,皱着眉看了起来。</p>
“咱在月初时候,不是已经派人去治水了吗?怎么还是弄成这个样子?”</p>
“况且大雨已经连续下了一个多月你们才上报。”</p>
“陛下,派去治水的人已经竭尽心力,只是收效甚微。”</p>
“朝廷当初花了这么多钱财去治水,你现在告诉咱收效甚微?”</p>
“陛下,此等天灾,不是人力金银人力所能解决的。”</p>
“若是天一直下雨,即便再多的人力物力也无济于事啊。”</p>
闻言,陈良心中腹诽。</p>
“什么竭尽心力,朝廷用来赈灾的金银,八成是被贪官给吞了。”</p>
“陛下,不如就让陈良在翰林院调派人手去江南治水。”</p>
“同时推行他摊丁入亩的国策。”</p>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将目光集中在陈良身上。</p>
此时陈良心中亦是一阵苦涩。</p>
“什么好事都轮到我头上了。”</p>
“不仅指望我治水,还指望我推行国策。”</p>
“老朱还不让我亲自前往,要我留在朝中总领指挥。”</p>
“这是把我当什么了?怎么我能开上帝视角是吧?”</p>
就在这时,太子朱标忽然发话道:“父皇,陈良入翰林院不到两天的时间,对大明许多情况尚不是很了解。”</p>
“他如今不过是一届御史,如何能处理这么多事?”</p>
话音刚落,一名红袍官员突然出声道:“太子此言差矣。”</p>
“陈良能提出摊丁入亩的国策,足以证明他才智过人。”</p>
“更何况他还敢带着一群北方学子击鼓鸣冤,一人直入奉天殿面圣。”</p>
“相信在江南,陈良可以大展宏图。”</p>
“不仅能治好江南水患,更能将国策推行起来。”</p>
听见这一番恭维自己的话,陈良心中再清楚不过。</p>
反正这水他们是治不好也懒得治,就直接把这等天灾难题推给自己。</p>
就算能解决水患,还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