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章
“包子?欢姐儿,这不是包子,这是馒头啊。”

    姚欢也是一愣。是了,此世有馅儿的包子,人们应该是唤作“馒头”的,即使千年后的南方,人们也管有馅儿的包子叫“肉馒头”、“菜馒头”,发酵过但没有馅儿的包子,则叫“实心馒头”。

    姚欢放下筷著,准备卖惨。

    她黯然伤感道:“美团,这可怎办,我出事醒来后,似乎忘了许多东西。有时候看到一件物事,明明认得,却说不出它的名字。”

    美团似乎不觉得这是个值得烦恼的问题。她捧着碗坐在东厢前的石墩子上,撕了一块沾着荤油的包子皮儿,一边往嘴里塞,一边慢吞吞道:“欢姐儿忘了啥,问俺就是,俺又没撞过柱子。”

    姚欢被后半句逗乐了。这小婢子是心里头机灵,讲话则过于耿直了。

    “那包子是啥?”

    “菘菜叶裹着馅儿啊。”

    “炊饼是啥?是烤的烧饼吗?”

    “炊饼是这样的,没有馅儿。烧饼?烧饼,俺也不知道是啥,欢姐儿说的可是胡饼?”

    美团比划着手中的白面包子皮,认真讲解。

    姚欢已明白了个大概。好的,穿越者融入,先从面食名字扫盲开始吧。

    她不再讨教,而是风卷残云般吃完了美团的作品,方施施然道:“美团,你平日里不去姨母的饭铺帮忙?”

    “去哪,只是欢姐儿住来,伤还没好,二娘吩咐俺这些时日都守着你。”

    “哦,那你明日去菜铺,帮俺讨些鸡脚来。”

    ===第十一章

    先拿鸡爪练练手(下)===

    辰时中,沈家小婢女美团,瞅着巷子里的动静,搭到一个开香料店的街坊雇的牛车,往樊楼去。

    “樊楼”原本叫“白矾楼”,因那地界本是储存白矾之处而得名,成了酒楼后,“矾”也改成了“樊”。

    樊楼可是北宋京都航母级别的酒楼,便是平时,猪羊鱼虾、鸡鸭鹌鹑的销量也是冠绝开封城。这几日恰逢端午佳节,公家放假,民间欢嬉,汴京城中挤挤挨挨的都是人,酒楼食肆的生意井喷,樊楼这般行业翘楚,备货的食材自然也充裕许多。

    樊楼的食单上,有三道招牌鸡肉类菜肴:锦绣鸡丝,水晶鸡脯,煎酿琵琶腿。

    美团有好几个当初从黄河北边逃荒来的同乡,在樊楼的厨灶间里打下手,混得还可以,平日里也常和美团往来,免不了吹嘘樊楼在烹饪技术上的精致绝伦。

    ,我们是认真的。

    绝不会如中低档饭馆那样只懂煮汤囫囵着吃。

    美团是个大智若愚的小丫头,纵然品得出同乡们有鄙夷饭铺脚店的口气,她也浑无愠意,反倒顺着他们攀问几句,贡献五六分知趣的崇拜便好。

    美团昨夜得了小主人交办的任务,临睡时便有了计较,准备今日去趟樊楼,从老乡们那里讨来上不得高档酒楼菜单、必定会被斩下抛弃的鸡脚。

    而此时,沈家小院的灶间里,姚欢正兴致勃勃地在升灶。

    她生前,哦不,她上辈子是个下厨爱好者,公司团建去农家乐时,别的同事在打牌或者自拍修图,她则喜欢去农家乐主人的宽敞灶间里,看当地的厨娘们生灶做饭。

    经过实践检验为好用的生活设施,人们不会吃饱了撑的去乱改。

    姚欢钻进姨母家的灶间,发现千百年来,这个支撑人间烟火气的设备,长得都差不多。

    姚欢昨晚大致看美团演示过点火筒的用法。此刻,她拿起灶边装着干芦苇和白磷的竹筒,拔开盖子轻轻吹了几口气,探出头的芦苇絮子便如打火机的芯子般,冒出小簇火焰。

    姚欢一手执着火筒,一手提起铁钳子,钳上一团干蓬蓬的松针,凑近火筒。松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宋清欢简介 >大宋清欢目录 > 第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