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64章
好像气顺了些,却越发显出疲惫来。

    她带着恳求之意,望着梁师成:“我现下实在难受,写不了。你让我回去,夜里好好睡一觉,明日想妥帖了,再落笔,行吗?对了,今日离开学坊时,英娘偷偷拉住我,说是拿到徐侍郎革带上的一件云燕青玉牌,我当时急着去探监,本也打算回去再看。”

    梁师成眼色一闪:“你让她拿的?”

    “嗯,免得姓徐的抵赖。”

    梁师成盯着杜瓯茶:“你不会,一念之仁,去与姚氏说吧?”

    “我要说,早就说了。守道哥哥,我心里,有你。”

    梁师成深吸一口气,终于点头:“好吧。”

    ……

    杜瓯茶没有回艺徒坊。

    她去到景寺,与景僧一起,虔诚地唱诵了赞美诗。

    景僧在胸前画完十字架,对杜瓯茶道:“孩子,你似乎比此前,精神好些了。”

    杜瓯茶道:“是的,我想通了一番道理。”

    “什么道理?”

    “如果不能按照所想的去活,早晚会按照所活的去想。后者令人沮丧,但,大圣慈父,总会指给我第三条路。”

    景僧闻言,细细辨别杜瓯茶的神情,觉得她面上,罩着一层宁和的光晕。

    景僧很满意。

    教众越来越表现得超脱出世俗的焦躁痛苦,这正是本教的伟大功绩。

    可以匹敌儒、释、道的诲人与渡人之功。

    景僧诚恳道:“孩子,下一次,可以带你的手帕交们,来这里,听听大圣慈父的启示。”

    杜瓯茶笑一笑,与景僧告辞,缓缓地往她所选择的第三条路走去。

    河边,萱草花和栀子花,都已经开了,前者金黄,后者莹白,香气袭来,慰人心腑。

    杜瓯茶记得,五年前,她跟着梁师成从应天府来到开封城时,就是在这里上的岸。

    不知为何,没多久,船码头就迁移了。又过去两年,这里荒芜了人烟,却茂盛了草木。

    杜瓯茶很满意这里。

    她坐下来,静静地看夕阳沉入远方的夷山,看明月渐渐升上中天。

    如果没有勇气去自由地活,至少,可以尝试自由地去死。

    城中传来例行的夜市喧嚣之音。

    杜瓯茶在月光里站起来,握着十字架,走入汴河。

    ===第372章

    十字架与英娘===

    法曹的杨参军,疾步走出廨房,跑到开封府衙门口,冲梁师成作揖。

    打照面的瞬间,江湖道行亦不算浅的杨参军,很快咂摸出,眼前这位端王亲信的神色中,有一股古怪的凄怆之意。

    他立即将“梁先生怎地亲自来跑一趟”这样的傻话咽了回去,只神色肃穆地探问道:“在下,给先生引路?”

    梁师成面沉如水地“嗯”一声,挪动步子。

    却是只看路,不言语。

    杨参军心里嘀咕,果然不太寻常。若是普通的仆婢或者下僚出了事,王府来人认尸时,难道不应该先问几句缘由吗?

    从府衙到殓房,花不了一格刻漏的工夫。

    梁师成在这一段短短的路程中,仍抱着一丝侥幸。

    来报信的开封府胥吏说,此前,杨参军是与瓯茶打过交道的。

    梁师成见到杨参军后,第一感觉是,这法曹的主官,满脸蠢相,眼瞎认错人,也是极有可能的。

    然而,梁师成的最后一丝希望,在仵作掀开帕子的瞬间,破灭了。

    瓯茶躺在停尸台上,湿漉漉的额发与鬓发贴着惨白的肌肤,杨木钗子上还缠着几绺水草。

    她的遗容,没有丝毫的毁损,绝不能说狰狞,但也不安详。她双目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宋清欢简介 >大宋清欢目录 > 第16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