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73章
给邵清包了手指,再寻了地上的树棍儿,撑住骨头,用帛带扎牢。

    曾纬看得怒火中烧,老东西这登堂入室反客为主的作派,忒肆无忌惮。

    但对方是章楶,他曾纬还能当场翻脸么?

    姚欢与邵清,忙向章楶连声道谢,章楶摆手,对邵清淡淡道:“真的赖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你向我大宋,如实陈情即可。”

    ……

    姚欢跟着章楶出来,想问问章楶,可知晓一夜之后的朝堂讯息,章楶却恢复了刚严冷肃的模样,不与她多言,上马走了。

    姚欢举目四望,只觉得已然繁忙喧嚣起来的汴河两岸,车水马龙的情形,都好像有了重影,且离自己越来越远。

    她寻了几步外的浆水摊子,问有没有胡豆饮子,想喝一杯提提精神,好有劲头先去竹林街看看邵清同父异母的宋人妹妹,小玥儿,再去那磁州铁艺坊探一探。

    摊主殷勤地应了几声“有”,用陶杯盛了,撒几粒新鲜的早秋桂花,递给姚欢。

    姚欢一面喝,一面打量同文馆周遭。

    早上只想着快些进去见到邵清,不及多看。

    此刻她才发现,同文馆大门两侧到长溜儿的围墙下,每隔十来步,就有一座造型极为精美的石器。

    姚欢问摊主:“那个,是什么?”

    摊主瞅一眼,答道:“娘子,那是夜间点灯用的。你瞧见莲花座上的缠枝纹镂空石球没?像不像城里有钱人家用的熏香炉?”

    姚欢点头:“像。”

    摊主笑道:“对咯,这石球,到了晚上,就点上松脂,像灯笼一般,但配上莲座,瞧着特别雅致。高丽人喜欢唐时的莲花座,又爱煞我大宋的熏香炉,所以同文馆的石灯,也凿成这般。”

    姚欢拧眉,盯着离自己最近的一座石灯。

    上辈子在现代,游览开封城、造访古迹的画面,缓慢但颇为清晰地,浮现眼前。

    像,太像了,应该就是这个石器。

    她抬起手,挡住石灯的上半部分,更确定了自己的记忆,没有错。

    她转过头,问摊主:“老丈,附近可有官井?”

    摊主努努嘴:“那边,食肆后头,就有。”

    姚欢放下咖啡陶杯,行了不过二三十步,就见到了一处官井,八角宽沿。

    井边人不多,只有零星几个开封百姓在打水,姚欢一眼就看到,井边的石砖,有几块竟是浮雕出螭首的图案。

    果然是这里!

    姚欢记住了。

    她在本坊的车行找了骡车,往东华门外的竹林街饭铺赶去。

    到了坊口,姚欢刚付完车资下来,掠过她身边的另一辆马车却停了。

    李师师从车上跳下,三步并作两步地将姚欢拽上自己的马车。

    “莫进坊了,我们的小楼已经被砸了。”

    李师师将姚欢摁在马车内的锦垫上,言辞简练地说道,一面将车帘又拉上。

    姚欢的眼睛适应了昏暗的车厢后,看到车中坐着不少人。

    王犁刀的老婆胭脂,紧紧搂着两个儿子。

    邵清同父异母的妹妹,小玥儿,面色没有早为人母的胭脂那么镇定,还未止住惊恐之余的抽泣。

    还有刚刚受姚欢托付、接手艺徒坊的李七娘,也就是朝廷将作监主事李诫的妹妹。

    李七娘叹口气,对姚欢道:“姚娘子,今早我与师师,带几个弹琴吹笛的娃娃,去端王府的雅集,一进府里就听端王说了邵提举出事了。

    我们哪还有心思耽搁在那里,所幸端王也未勉强,只说留下娃娃奏乐就好,还给了这马车跟着。

    我们先赶到抚顺坊,你家已宅门大开,里头一片狼藉,车夫去问,说是卯初就有人在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宋清欢简介 >大宋清欢目录 > 第17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