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快到公社的时候,连晓敏停了下来,把车收进空间。
小福第一次坐车,觉得新鲜极了,一路上小嘴就没停下,短短的词儿一顿往外冒。
收好他的斗篷,抱着小娃子,往公社走了最后的一里地。
一边对他说:“小福,姐姐跟你说,姐姐带小福坐车车不要告诉别人哦,姐姐只带小福玩。”
也不知道小娃听不听得懂,反正看他很认真的点点小脑袋,咧着嘴说:“结结,不说。”
还用小手指头在嘴上比划着嘘嘘。
真是被可爱的小娃子又戳到了老阿姨的心,连晓敏又在小福的小脸上啾啾亲了两下。
很快走到了公社,一路打听着,很快走到了供销社。
站在门口仔细端详了一下,心想,原来60年代的供销社是这个样子的。
门脸不小,四扇开的木门,上端挂着一块大牌子写着:人民供销社。
走进去,里面很宽敞,一共两层楼,一楼一进门就是一溜的玻璃柜台。
食品类除了有一处卖散装糖块,和水果罐头的,其他一律没有。
就连传说中的糕点那些,现在也都根本看不见,可真是饥荒年啊。
连晓敏本来还想看看这年代的糕点啥样呢,记得自己小时候吃过九十年代的点心匣子,啥味儿忘了。
供销社里日用杂货倒是都有,可是她根本就没有票。
那么也只是来这里看一看的,做到心里有数,了解一下这个时代供销社都有些什么,都是啥价格。
柜台后面有两个售货员,都是女同志。
一个20岁上下、长脸儿的年轻姑娘,另一个是看着有35岁以上的妇女,大饼脸,浓眉大眼。
这俩人坐在一块儿唠嗑,柜台边有两三个顾客,都在自己看。
连晓敏快速地看了看货品,其中注意到那种搪瓷盆和暖水瓶,就跟她空间里之前囤货的那一批,特别类似,图案都是一个风格的。
又上了二楼,随便看了一圈。
这一层,主要是布匹,也就只有两三种颜色的机织棉布,黑色、白色、灰色的。
棉布柜台旁边,是成衣柜台。
墙上挂着成衣,但只有两三款。
衣服一款是冬装,藏蓝色的棉袄棉裤,好像还有黑色的同款。
另一款成衣就是长袖白衬衫,黑色的单裤,军绿色的单裤,其他啥也没有了。
这个时候,基本没什么人买成衣,都是买布料自己做衣服,差的钱不少。
卖鞋的柜台倒是货不少,有厚棉鞋、胶鞋、雨鞋。
黑色的绿色的,也就这些。
二楼也是两个女售货员,一个40多岁的妇女,梳着胡兰头。
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一点的姑娘,有点黑,梳着一条大辫子。
另外还有一个看起来只有十八九的小伙子,还带个眼镜,像是一个算账的会计,正从后边办公室走出来,往楼下去。
连晓敏问了一下女售货员,这个棉布怎么卖。
对方也没有传说中的态度有多不好,回答说要布票加6毛钱一尺。
连晓敏算了下,三尺是1米,也就是1米布一块八。
第18章
去黑市卖货
连晓敏看到供销社二楼还摆了一台自行车,一架缝纫机。
指着这两大件,对售货员问了问价格。
梳辫子的姑娘回答说,那自行车就一台,被人订了,160块,缝纫机能卖,180块,小孩儿你家买这个得有票。
心中有数,说了声:“谢谢姐姐。”
又看了一圈之后,就下去回到了一楼。
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