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反正看大家自己能找到合理的解释,连晓敏觉得挺好。
村民就这样,东家长西家短的,三道沟发生点啥事都会唠一唠。
这天,连晓敏跟玉芳、谢玲挨着坐,开始徒手搓玉米粒,一边干活一边唠嗑,听她俩讲,自己离开后村里的大事。
还能啥大事?就是牛棚跑两个人的后续呗!
“哎妈呀,晓敏,你可不知道,王奎刚上任大队长没几天,就出了这档子事,一跑就跑俩下放人员,他脸儿都绿了!”
小玲子绘声绘色的讲着,其实跑人这种事,别的村也不是没有过。
可问题是,郑瑛和孙庆平这是两家子一起跑了,人都不见了,根本就一点音讯都没有,这可真是挺特殊的。
不过,这事最后也只能不了了之。
现在接替王奎的民兵队长是刘旺,他带着民兵队负责治安,也有责任。
但说白了,这里也不是监牢,谁能站在牛棚门口,白天黑夜站岗是咋的。
不过现在牛棚那边肯定是管的挺严格的,剩下的人,被盯得死死的呗。
他们也没想跑,盯就盯吧,其实大家还都挺替老郑和老孙高兴的,跑都跑了,最好别被抓回来。
玉芳在那边天天喂猪,她说,其中有一位老师就分析,那两家子人,肯定是逃去香江了,要不没有别的出路。
他儿子当初就是受了牵连,实在遭不起罪,想逃去香江,结果音讯全无,至今生死不知。
他们都祈祷自己的“难友”能活着平安到达那边。
时光在辛苦的劳作中一晃而过,秋收终于结束了,公粮交完,又开始队里分粮食。
连晓敏五个月没在,但是她作为猎户,过去打的猎物可不少,工分没少几个,分得粮也还可以。
她又装装样子,等分完粮,大队里剩下的,用钱去买一些也就行了。
知青里面干活不行、工分少的人,也得去这样买上些粮食,要不口粮根本不够吃。
土豆地瓜都是两分钱一斤,玉米面三分钱一斤,连晓敏买的是小米,一毛二一斤,买了二十斤,搁一个布口袋拎着走。
她留意到那些新来的沪市知青,一张张十七八岁,年轻的脸,唉,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前世的历史进程,知青大返程是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
未来这七年的青春岁月,他们就在这了,整日里下田地,干农活,唉。
好在自己最要好的几个朋友,李闯,子秋,沈瀚潮,钟民,都给“转移走了”。
兰尼跟她私下里聊过,他一直关注沈瀚潮,觉得这是个可造之材。
沈瀚潮去年年底入职,到现在不到一年时间,进步飞快。
自学的英语,十分流利,粤语更是不用说,正常交流一点问题没有。
而且他很适应公司的秘书办公室工作,已经不比他工作中的师父差多少了。
年纪轻轻,思维冷静,做事成熟还有魄力。
连晓敏也交待兰尼哥,好好培养沈瀚潮,这就是个得力干将。
最重要的还有忠心。
一同到香江的这几个人,李闯的重心落在裴子秋身上。
裴家家大业大,他自是要十分努力,努力是为了能配得上富豪之家的千金小姐。
钟民早早地跟逃亡路上认识的陶雨虹结婚,有了小家庭,工作也是勤勤恳恳。
但没有更大的才华,做一头老牛还可以。
薛志森呢,标准的搞艺术的“文艺青年”,以后很有可能是“电影大师”。
他的身心全扑在电影和创作上,如痴如醉。
只有沈瀚潮不同,他孑然一身,一整颗心都在师父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