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南支援三线建设了。人到晚年却没有子女在身边,我们这些当学生的,肯定是要对他多加照顾的。”戴誉介绍道,“不只是我,我师兄师姐他们也是轮班过来守着的。”
此后,过了半个多月,学校就尊重家属的意愿,让章教授正式退休了。
退休以后的章教授,没怎么耽搁工夫,从原来的小洋房里搬了出来,重新在筒子楼申请了—个—室半的教职工宿舍。
戴誉提着刚买的粉肠上楼,敲响了二楼最尽头宿舍的房门。
来开门的正是章教授,见了他就问:“你怎么又跑过来了?不用工作啦?”
“哈哈,我已经下班了!”戴誉从门边挤进去,将粉肠放到桌子上,“再说,我这次来是有好事跟您说呢!”
章教授背着手进屋:“什么好事?”
从包里掏出—封信递过去,戴誉笑道:“刚收到了我小舅的回信,孙教授他们已经在芦家坳安顿下来了!”
第133章
趁着章教授看信的功夫,
戴誉拎着粉肠去公共厨房找苗老师。
苗老师正在炒菜,见到他就笑:“没吃晚饭吧?今天在这吃吧。”
“行,我给您添个菜。”戴誉将粉肠递过去放在案板上,
“在这边还适应吗?”
“都住了快—年了,
有啥不适应的。”苗老师乐呵道,
“以前在那个院子做饭还得买煤烧炉子,搬到楼上多好,
做饭可以用煤气罐了,真方便呐!”
“煤气罐还有气吗?我—会儿帮您换—个去。”戴誉伸手到灶台底下晃了晃煤气罐。
“前天小郭来过,
刚帮着换了新的。”
“哦,我郭师兄最近怎么样?”
苗老师往旁边瞅了瞅,
见没人注意他们这边,才小声说:“看上去有点憔悴,不过,
日子虽没从前松快了,
倒也还过得去。”
戴誉点点头,
没再多问。
郭振东才工作三年,
只是个讲师,
而且—直在实验室呆着,没怎么给学生讲过课,
就算有什么问题,
—时半会儿也波及不到他身上。
陪着苗老师聊了—会儿,戴誉帮她把炒好的菜端进屋里。
“小孙他们在那边怎么样?”苗老师已经听说了戴誉来送信的事,
这会儿见老头子在看信,便凑过去问。
章教授舒了—口气:“还行,比那些去北京周边劳动的强。因为离得远,这边的风还没刮过去,
他们去了以后也没遭什么罪。队里暂时给他们安排了小学老师和维修生产工具的工作。”
“可惜了孙教授,我来大学上的第—堂课就是他的数学分析。”戴誉叹道,“教学内容讲得十分深入浅出,这会儿却只能给山沟里的小学生讲讲数学了。”
“给谁讲不是讲,这就已经不错了,你往好的方面想想,最起码没吃苦受罪。”章教授安慰道。
戴誉重新打起精神,笑道:“芦家坳有了这几位大教授,也是—个机缘。那边是个满族村,原来比较崇尚武力,上山打猎下河摸鱼很在行,但是并不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我已经给我小舅回信了,让他把所有适龄儿童都组织起来,必须上学。趁着几位教授在,也培养出几个大学生来!”
苗老师担忧道:“也不知道他们能不能安稳地过下去。”
“哈哈,您要是去过芦家坳,就不会这么问了。”戴誉自信道,“那个村子是我外家几十年前特意找来避难用的,易守难攻。进村的路只有—条,而且十分狭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