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多疑问。”
白老三舔笑着:“我这不是怕老大你太累吗。要实在不行,咱瞒着点不就是了,反正主家的人也不知道。”
大胡子骂:“净动些歪心思!”
心里到底是把这话记心里了,实在不行也只能瞒报了。
新的一天到来,再次有个书生模样的顾客进铺里,走到柜台直接问:“掌柜的,听说你这写上一纸文书可以当三十两银子?”
不过几个字罢了哪里值钱,还不带笔墨纸过来,唐玥问:“这位顾客你是从哪听到的消息,我们当铺可不做这等善事。”
书生有点尴尬:“我是来京城赶考的举子,租住在夷丰巷那边。与我住在同巷的有位学识颇丰的崔钰举子,听闻他这次进京盘缠不够用,幸得京郊的如意当铺愿以一纸文书当给他三十两银子。这在我们那举子圈里都出了名的,人人赞叹如意当铺义举,我才想着来问问看。”
原来未来状元名唤崔钰,唐玥质问:“那敢问这位兄台可有昔日崔钰那般无盘缠无以在京城吃住备考的窘迫净地?”
书生更羞愧了。他家境不错,乡试考中后收拾行囊拿着盘缠就上京城来备考了。只是这边经济繁华,衣食住行比家乡那边奢靡得多,再加上结交官员求取日后提携用的银子不少,盘缠日益减少。
他这次会试没考中,愧对家人,没了盘缠也不好意思写信回去要盘缠,想起之前听说崔钰以一纸文书在如意当铺拿了三十两的事,才过来碰碰运气。
书生道歉:“掌柜的实在不好意思,是我想岔了。”拱手作揖后他转身离开。
坐在半圆桌那旁看的苏逸萧和唐明松不自觉地松了口气,就怕唐玥抵抗不了这书生请求,又稀里糊涂当了三十两银出去,收回来一张写了字的废纸。
第12章
第12章
感恩值+1。
这天晴空万里,由京城热闹到京郊。
“中了!中了中了!”
“皇上钦点殿试前三名为金科状元、榜眼、探花,从出了皇宫就开始骑马游行呢!”
“听说了吗,金科状元崔钰可是连中三元,如今才年二十!这可是咱楚国建国以来第二个连中三元的,年纪也就比定国公世子当年连中三元大了三岁。”
“新鲜珠花五文钱一个,八文钱两个,快来买喂!”
“手帕一张十文钱,有梅兰竹菊样式,先买的可以先挑选,晚了可就没有了!”
“新鲜摘的花,比珠花手帕都有新意,放在人群里都是少有的,准能让状元郞记住你!”
随着小孩把城里传出来殿试结果沿着大街小巷喊上一遍,那些买东西的摊贩趁机也叫卖起来。
殿试前三名可谓风光无限,从皇宫出来沿着状元路游行,多的是大家小姐和普通姑娘夹道两旁抛花丢手绢,一睹榜下读书郞的俊貌,表自己那喜爱之意。
消息传到如意当铺,大家伙也被外面大声欢呼叫卖的喜悦渲染,跟着为殿试前三的学子高兴。
“崔钰,这名字听着怎么这么耳熟啊?崔钰……”唐明松把这名字在嘴里琢磨两三遍,瞬间回过神来,“大姐,这是不是就是那个三十两书生?”
三十两书生,这算什么外号。唐玥笑着点头:“如果楚国没有第二个崔钰的话,那应该就是他了。”
得益于上回厚着脸皮来问一纸文书能否当三十两的书生,她们才知道先前的书生名唤作崔钰。
“要没有大姐你当给他的三十两,怕是没有今日的崔状元骑马游街,这三十两银子哪怕收不回来也挺值的。”唐明松感慨。
他还带着读书人对榜上提名的渴望,自然明白那种寒窗苦读一路走到京城,却因为盘缠不够耽误复习的窘迫和无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