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超市被拥来购物的市民堵得人满为患。
一千多平方米的超市,足足占据了两层楼,内里衣食住行样样俱全,甚至连带销售有家用电器。超市内对于普通民众收入而言当下还显得十分昂贵的牛奶、饼干、糖果和蛋糕等等等等物品,甚至还有一些进口零食,更是仿佛不要钱一样,被市民们疯狂抢购。就连编辑新闻的笔者都用调侃的语气说,不到这家XX超市,真的不知道燕市市民的生活水准已经得到了如此鲜明的提高。
即将到达92年,这是个看似普通的年份,青黄不接,甚至没有凑整。
但正是从这一年起,市场经济真正进入了新的纪元。
第五十五章
工厂的第一批产品,
周母和汪全犹豫了很久,
还是选择了豆瓣酱。
这是工厂起步初期面向市场最合适的一枚敲门砖——其他品类的产品,
或多或少总会面临许多诸如保质期之类的问题。这对初涉食品行业的他们来说太过复杂,豆瓣酱这种对保存环境要求相对低得多的副食品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更何况周妈妈的手作豆瓣酱如今在小吃店里仍旧供不应求着。
为了管理厂区的建设,小吃店里的工作周妈妈现在已经全部移交给了周爸爸。周爸爸这段时间在店里帮忙,
跟着妻子学习已久,小吃店菜单里的东西不说全都会做了,也几乎弄懂了七八成。更何况周妈妈美食的味道,
很大一部分都来源于她的特殊酱料,
例如炖牛腩时放的那一勺豆瓣酱,几乎都成为了整道菜品咸鲜口味的精华。
这使得店里的日常经营并不受多大影响。除了几样实在太过复杂的东西需要周妈妈亲手调配外,
剩余的部分,周爸爸已经可以完全胜任了。
只是他对周妈妈突然放下店里的事情不管而去鼓捣什么开工厂还是有点意见的。夫妇俩以前都是国企工人,
拿死工资吃公家饭的,安分守己的西行已经早早刻在了骨子里。现在他们从郦云千里迢迢举家定居燕市,
并拥有了这一隅收入不菲的小店,周爸爸十分奇怪,妻子究竟还有什么地方不满足的?
为此两人最近吵了几天架,
但最终谁也没能说服谁。周妈妈早不是当年那个对丈夫言听计从的弱女子了,
早前店铺里的经营几乎全靠她的厨艺支撑。因为对家庭经济贡献越来越大,她的腰杆儿也越来越硬,更加上同汪全一块跑市场的这段时间开拓了眼界,她越发明白那个以往让自己心满意足的小吃店规模有多么渺小。具备生产力的女人是无需理会丈夫怒火的,更何况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周海棠毕业之后能够如同汪全的孩子那样享受更好的生活,
她无所畏惧!
一车一车的黄豆从临省拉到燕市,倾倒进库房里。
林惊蛰半蹲在地上,舀起一掌心的黄豆,又任凭它们从指缝中砂砾一般滑下。
饱满的大豆色泽鲜艳,粒粒完整,相互撞击出有如珍珠落地的脆响,然后汇聚成一汪金黄色的湖泊。
周妈妈在一旁赞叹:“这黄豆真好,一看就适合做酱。北方当真不一样,咱们郦云就产不出那么好的豆子来。”
货源是汪全去找的,他在产地也有熟人,闻言不禁苦笑:“临巢的土地是真好,他们那边家家户户世世代代养黄豆,都养出经验来了。可豆子养得好又有什么用?穷也是真穷,有些农民家里连饭都吃不起。”
临巢紧邻燕市,因此得了这么个好名,但日常存在感不高,林惊蛰上辈子便也没有特别去关注。此时听到汪全的话,他不免有些惊讶。
他还记得自己一零年参加的某场主题为“直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