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5.癖好与特长——“一招鲜,吃遍天”
    宋代的名相们各有所好,如赵普好贪、吕蒙正吃鸡舌、张齐贤健啖、吕端常糊涂、寇准能喝酒、丁谓爱祥瑞、晏殊写小调、范仲淹善作秀等等。官员的特长或癖好,某种程度上诠释了他的形象,其他官员如与之建立关系或维护关系,必须投其所好。了解领导的癖好使得官员能够很快找到突破口,先与人家搭上话,之后有什么需求那就相对简单了。

    《三朝北盟会编》载,荆湖南路转运判官韩之纯,放浪形骸,经常眠花宿柳,以浪子自居,官员守则之类的条例在他眼里就是废纸一张。韩大员有文身,官员毕竟不是宋江那等山大王,文身多少有些不伦不类。仔细考究起来这是个人爱好,平时裹在衣服里面谁也看不见,无伤大雅。韩大员一喝多了就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文身,仔细一看,竟是春宫图。

    韩之纯与鄂州的王训往来十分密切。王训是一名官员,长期作奸犯科,靠卖私酒过活,这是他的一笔灰色收入。酒在宋代属于禁榷商品,禁止民间买卖,由官方垄断。前文提到的曾公亮因强买民田事件贬官监湖州酒务,即是朝廷设在地方的禁榷商管理机构。北宋末年全国有203种酒,开封王公贵族占27种,开封府占28种,最好的酒是内库法酒,天下第一,仅存皇宫。正店(大酒楼)或脚店(小酒肆)需向官方买酒曲,然后酿造酒水出售,朝廷根据销售酒水多少抽税。

    王训家里设了“关节塌坊”,没有比官道里的人更了解官道的,王训深谙官场之道,他清楚投其所好的作用。王训让妻女婢妾结识本省大员,经常邀请他们来“关节塌坊”做客,所来的官员诸如转运使、转运判等,最低级别的也得是鄂州知州。当地的老百姓称王训家的“关节塌坊”为“淫窟”,你就知道这个地方是干什么的了。大家算得上各取所需,王训需要转运使等罩着他卖私酒,他用卖私酒挣来的钱供官老爷们嫖娼消费。建立了一种“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利益关系,由此可见私酒不单单是王训的财富,而是大家的共同利益。前面因为韩之纯大员有“嬉游娼家”的癖好,王训通过这一点很快把其他大员拉下水。王训的“关节塌坊”正中韩之纯下怀,对他来说完全属于投其所好,其他官员如果不好这口怎么办呢?王训明白,如果上级没有癖好则可以培养癖好,使之上瘾不能摆脱,从而让他们加入到利益团体中来。癖好与特长旨在“下对上”建立或维护关系,毫无特长的武将党进,如何培养自己的“特长”,从而达到维护上下关系的目的?

    党进是跟着宋太祖赵匡胤打天下的一员武将,作战勇武,可惜目不识丁,文盲一个,不知道自己统率多少人马。皇帝一旦问起如何是好?党进想出一辙,将所率各队人马数字写在他的随身武器大棒子上。某次,赵匡胤问他,你统领的禁军有多少人?党进看着大棒子愣是一个字不认识,支吾了半晌,没答上来。情急之下,党进舞动大棒子说,全在这上面。赵匡胤就笑了(《事实类苑》)。还有一次,朝廷派党进去防秋,按照惯例,辞别之日须在宫廷侧门向皇帝致辞,说些保家卫国等表决心的话,边臣武将则不必,接到指令,带着禁军直接去就行了。指派防秋的文官多为进士出身,文化水平很高。文盲大老粗的党进非要说两句,于是吏员给笏上写了一段官样溢美之词。党进读几遍,觉得可以去面圣了。哪知见到赵匡胤,一紧张全给忘了。党进口无遮拦地冒出了两句:“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这两句话驴唇对不上马嘴,“古风朴略”与“皇帝好好休息”毫无关系,逻辑上出现了错误。此言一出,笑得两旁侍卫直捂嘴。属下就问党进为什么要念那两句。党进解释说,你们哪里知道,我经常见那帮士大夫爱掉书袋转词,我转一句是让官家知道我也读书了(《玉壶清话》)。

    赵匡胤算得上文武双全,经常责令宰相赵普多读书。领导给宰相上课,经常提倡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庙堂往事简介 >庙堂往事目录 > 5.癖好与特长——“一招鲜,吃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