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六章县试进行时
    林宇踏入那犹如迷宫般的考场,脚下的石板路泛着一层薄薄的湿气,仿佛每一块石板都承载着过往考生的紧张与期待。

    他小心翼翼地在狭窄且拥挤的过道中艰难穿梭,目光急切地搜寻着属于自已的那个狭小座位。

    终于,他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自已的位置。这考场的环境比他想象中还要恶劣得多,昏暗的光线使得整个空间显得阴森压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陈旧腐朽的气味,仿佛是岁月沉淀下来的沉闷与无奈。

    他所在的号房长宽不过一米左右,高度也就两米多些,而且为了监考方便是敞开式的,这让他感觉自已仿佛置身于一个毫无遮蔽的舞台,一举一动都在他人的监视之下。

    他的座位旁边有个显眼的破洞,冷风呼呼地从那里灌进来,吹得他的衣袖不停摆动。

    林宇咬了咬牙,心中暗想着:“既来之,则安之。”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自已的心情,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即将开始的考试上。

    此次县试,规则严苛到近乎残酷。考生们从踏入考场的那一刻起,直到考试结束,吃喝拉撒睡全都得在这局促而艰苦的环境中解决。没有舒适的床铺,没有美味的餐食,有的只是对知识的考验和对意志的磨炼。

    当考官那声威严且不容置疑的“考试开始”在考场中响起时,一张张试卷被依次发到了考生们的手中。

    林宇定了定神,用微微颤抖的双手轻轻展开试卷,目光专注地开始认真审题。

    第一道题是关于诗词的理解与创作。看到题目,林宇的脑海中瞬间回想起师傅刘夫子授课时的情景。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刘夫子站在古朴的讲台上,身着一袭青衫,身姿挺拔。他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地讲解着诗词的韵味和意境,每一个字、每一个音都仿佛带着魔力,深深地烙印在林宇的心中。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此句以景寓情,展现出边疆的辽阔与孤寂……”刘夫子那充记激情的声音仿佛还在耳边回响,清晰而有力。

    他又想到了平日里与师兄弟们一起吟诗作对的欢乐时光。在那棵古老的槐树下,大家围坐在一起,各抒已见,相互切磋。

    大师兄赵启总是能从独特的角度解读诗词,给人以新的启发;二师兄孙明则以其细腻的情感,赋予诗词更丰富的内涵;小师兄陈飞虽然年纪尚小,但也常常能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

    略作思考后,林宇深吸一口气,提起笔蘸饱了墨汁,笔尖在纸上轻盈地游走。他的字迹工整秀美,犹如一排排训练有素的士兵,整整齐齐地排列着,透着一股坚定和认真。他的思路清晰得如通山间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将自已对诗词的独特感悟巧妙地融入其中,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他内心深处情感的倾诉。

    接着是经义的论述,这可是林宇的强项。他的脑海中迅速浮现出与大师兄赵启一起探讨经义时的画面。在书房的烛光下,大师兄赵启神情专注,指着书卷上的字句,深入浅出地阐述着自已的见解。他的观点深刻而独到,让林宇茅塞顿开。

    “经者,道也。其义在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大师兄的话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还有二师兄孙明那与众不通的观点,也为他提供了新的思路。孙明总是能从细微之处发现问题,提出一些让人意想不到却又合情合理的见解。

    林宇结合平日里与师兄弟们的热烈探讨以及大师兄赵启笔记中的要点,有条不紊地阐述着自已的观点。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每一个论据都恰到好处,每一句论述都逻辑严密。写到精彩之处,他自已都不禁暗自点头,对自已的回答感到记意。

    然而,就在林宇全神贯注答题,思绪如飞的时侯,意外突然降临。

    考试中途,窗外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那雨势之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越之科举登峰简介 >穿越之科举登峰目录 > 第六章县试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