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陈兵百万行王化,投鞭断流扫六合
金镶玉石曰:“功成弗矜,拒势名之诱,明察秋毫,弗惑于谄佞。”
在公元376年,雄才大略的前秦天王苻坚,在统一北方各大胡族势力之后,实力空前强大。
由此,身处于南方的东晋,此时也面临着,自衣冠南渡以来,空前的军事压力。
公元377年,为了防御日益强大的前秦,东晋开始组建嫡系部队,诏求文武良将镇御北方。
谢玄在广陵和京口(东晋称京口为“北府”)招募士兵,选拔骁勇战将,如刘牢之,孙无终等人,建立了一支军队,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府兵”。
刘牢之,字道坚,是彭城人。他的曾祖刘羲,因为擅长射箭而侍奉晋孝武帝,历任北地和雁门的太守。父亲刘建担任过征虏将军。刘家世代都以勇猛著称。刘牢之长得面容紫赤色,胡须和眼睛也都显得非常惊人,他性格沉着坚毅,很有谋略胆识,是个非常狠的角色。
而此时的刘裕,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小伙子,在家勤勤恳恳的干活,赚钱养家。殊不知天下正要发生一场巨变,身处京口的刘裕也即将卷入这场世纪争斗。
时间来到了公元382年。经过了几年巩固消化内部势力,此时的苻坚兵强马壮,拥兵百万,大有一扫六合之势!
这是历史的惯性,也是历史的必然。
冬季十月里的一天,“大秦天王”苻坚,端坐在太极殿,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征讨东晋的大事。
这将是一场世纪大讨论,但是通意的未必是忠臣,反对的也未必是奸臣。
苻坚说:“朕自继承大统以来,将近三十年了,如今四方已经大致平定,只有东南的一小块地方(指东晋),还未曾接受我们的教化,不由的让我感到遗憾。
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我们可以集结九十七万大军,我想御驾亲征,你们怎么看?”
秘书监的马屁高手朱肜率先点炮,说:“陛下如果能把中原地区的士兵百姓送回故乡,让他们恢复家园,然后再挥师东进,到泰山封禅祭天,这将是千载难逢的盛事啊!”
“封禅”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典礼,通常在完成统一大业后进行,以显示其丰功伟绩。
这大饼子画的,比画龙点睛的那个张僧繇画的都惟妙惟肖,简直就是气壮山河,声势浩荡,德兼三皇五帝,功盖秦皇汉武。
苻坚听后哈哈大笑,非常高兴,说:“这正是我的理想!”
头一炮的马屁当当响,有人不愿意了。尚书左仆射权翼表示反对:“从前商纣王虽然无道,但朝中仍有微子、箕子、比干三位忠良贤臣,武王最后还是选择了撤军。现在晋国虽然势力微弱,但并未让出什么大恶之事。而且,谢安、桓冲都是江南的英雄豪杰,他们君臣和睦,举国上下团结一心。以我看来,现在并不是攻打晋国的最佳时机。”
接着,太子左卫率石越也发表了自已的看法:“近年星象来看,镇守星和斗宿的位置不利于我们大秦,而福德之气在晋国。如果我们此时发兵,恐怕会遭到天谴。而且,晋国凭借长江天险,百姓又愿意为他们效力,恐怕不是轻易能够消灭的。”
苻坚反驳道:“当年武王伐纣,也是逆岁违卜的。天道深远幽邃,凡人难以轻易揣测。吴王夫差、吴主孙皓都曾凭借长江天险守业,但最终不是照样被灭亡了。
现在,我手握百万大军,士兵每人投一条马鞭子到长江里,足可以截断它的水流,依仗长江天险又能怎么样呢!”(成语投鞭断流的由来)。
面对群臣的纷纷议论,苻坚说:“这就像是在大路边盖房子,永远也建不成。这事我自已定了!”于是,把群臣都赶走了,只留下阳平公苻融。
“自古以来能成大事的,不过是一两个关键人物罢了。现在众说纷纭,只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