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百万大军下江南,建功立业保家国
的苻坚骑虎难下!百万大军哪能说撤退就撤退,大军浩浩荡荡跑过来,耗费多少路费油钱,再说退回老家,哪还有面子,如何震慑北方的鲜卑羯羌等?
可是不撤退,就得硬着头皮上,很可能面临战败的危险!
进而苻坚更加感觉到,自已大军前来,很可能是中了圈套,恐怕迫切想胜利的只有自已的氐族,而慕容垂(鲜卑),姚苌(羌族)等人,很可能就是出功不出力,坐山观虎斗的主,等自已战败,他们就会一哄而散,分疆裂土了……简直不敢往下想!
面临东晋进逼淝水,秦军也紧逼淝水西岸,列阵阻挡。
就这样,东晋与前秦在淝水东西两岸,各自列阵对峙起来,谁也无法渡河。
这个淝水,又称肥水,是淮河的一个支流,
淝水,又称肥水,发源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与寿县之间的将军岭。
共分为两支流向:一支向东南流,最终注入巢湖。
另一支向西北流去,经过约200里后,流出寿县并汇入淮河。
此时前秦跟东晋对峙地点,就在淝水西北流向的那一支!就在今天的安徽省淮南市寿县东南方的淝水(今瓦埠湖一段,由于黄河改道等原因,今天那里变宽了)。
当时这条淝水的支流,说大不大小,说小不小。丰水期,河道最宽的地方大概100——200米不等,最窄处50米左右!
但是此时是,11月份,淝水已经进入枯水期,宽处50——100米,窄的地方也就5——10米左右。
这对于北方的前秦部队来说,可能确实是条河,但是对于南方的北府兵来说,可能就是小破水沟子。
得益于朱序的情报,谢玄派遣使者采用激将法对阳平公苻融说:“哎呦,你们百万大军孤军深入,却把阵地设在靠近水边的地方,这是打持久战的策略,并非急于决战。(是不是不敢跟我决战啊?)
不如这样吧,我们后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你们先渡河,咱们在一决雌雄!如何呢?”
苻融一听,心想:“这小儿科计谋,还想骗我们,没门!我们也学习汉文化学习兵法,兵法曰:‘半渡而击之,’我们可是也懂的哦!”于是一口回绝了东晋使者的请求。
东晋使者一听,漂亮,接着说道:“那既然我们先撤退不行的话,那不如这样,你们后撤一步,让我们晋军能够渡河,那么咱们就可以痛痛快快的一决胜负了,这样多快乐啊?”
秦军将领们坚决反对,纷纷表示:“我军人数众多,敌军兵力薄弱,应扼守淝水,阻止他们渡河,使他们无法上岸,这样我们可以万无一失。”
但苻坚心里却有自已的小九九,说道:“正所谓半渡而击之,我们只需稍微后退,等他们渡河到一半时,我们立即出动铁骑冲锋,定能大获全胜!”
苻融也认为这个计策可行,于是下令军队稍微后退。
这二十多万大军列阵撤退,可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撤退,说走就走,那是里三层外三层,层层包层层。
这一动,秦军的阵脚可就乱了。
自古以来,兵不厌诈!趁着前秦混乱之际,晋军则在谢玄一声号令下,喊杀声震天,全速渡河。有坐小船的,骑马的,有大步流星趟过去的,还有一个大飞脚,飞踹跳过去的,反正是势如猛虎,眨眼间就冲杀到了对岸。
朱序等人就是在等秦军后撤这一天赐良机,趁机在阵后带着自已队伍,齐声大呼“秦兵败啦!秦兵败啦!”然后带着人马,带着前秦部队逃,这撤退的劲,比冲锋的时侯都猛……
“秦军败啦”这一声呼喊,仿佛暗夜里升空的“八尺玉”,一道亮光冲天而起,随着一声巨响,瞬间炸裂天际!
秦军内部的恐慌顿时成光速般蔓延,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