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一战封神惊天下,丢银弃宝遁海岛
金镶玉石曰:“不畏死,乃可不死。”
亲爱的友友们,本章迎来刘裕出道即是高光的时刻,这可是正史中包括:晋书,宋书,南史,资治通鉴,全部都记载的一件事,真是太猛了……
上回说道,孙恩叫板朝廷。
于是,朝廷下诏,任命刘牢之都督吴都诸军事,(类似于剿匪总司令),指挥各个部队征讨孙恩叛逆。
刘牢之可是东晋名将,他出身于尚武世家,性格深沉刚毅,足智多谋。在淝水之战中,他作为前锋,以五千北府兵,大破前秦名将梁成的五万精兵于洛涧,名噪一时。
而通样在“淝水大战”成名的徐州刺史谢琰,则负责征讨吴兴、义兴两个郡的叛军。
谢琰雷霆出击,斩杀了义兴的许允之,又灭了吴兴的丘尪,而后与刘牢之转战向前,所到之处无不取胜。
随后,谢琰留了下来,驻守在乌程,派遣司马高素协助刘牢之,进军逼近浙江。
孙无终自然也派出能人干将,供刘牢之调遣,此人就是我们的猪脚大神——刘裕。
话说刘裕自从淝水之战以后,在北府军中,苦练杀敌本领,刀枪剑戟,骑马射箭,样样精通。
当然从军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挫折是免不了的。
不过人总是需要信仰的,需要坚持。
十多年的军中打磨,也逐渐崭露头角,而后也终于遇到了自已的伯乐——冠军将军孙无终(北府名将)。
他在刘裕的成长进步中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孙将军视他为心腹爱将,不断培养他,提拔他,教他为人处世,行军布阵等兵法本领。
刘裕毕竟是聪明人,成长进步也非常快,很快成为了孙无终的司马,就是将军的大参谋,帮着出谋划策的人,已经属于部队行军打仗的核心位置了,这可见孙无终对他的信任,俨然成了左膀右臂。
至此,刘裕已经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这一年,大概36岁左右。
刘牢之和孙无终都是当年招募时侯的通期将领,作为北府军中的名将,相互之间熟悉。刘牢之素来知道孙无终的麾下有一员猛将刘裕,久闻其名,不见其人。
当刘牢之攻打孙恩时,孙无终就将刘裕推荐给了刘牢之,以供其派遣。
这次刘裕终于等来了机会,直接进了刘牢之的麾下效力,参与军事决策。
俗话说,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十二月,刘牢之带着大军赶到了吴地,叛军沿着道路驻扎,声势浩大!
刘牢之作为全军主帅,对目前贼兵的情况还不是了解,急需探一探敌军的动向,虚实,搞点情报,为后续的作战谋划提供依据,这一个人必须精明能干。
刘裕当然懂得这个任务的艰巨性,但是毕竟艺高人大胆嘛,他竟然自告奋勇,毛遂自荐起来,估计也算是一个投名状了。刘牢之虽有不舍得,却也想要见识一下刘裕的本领,于是爽快答应了。
刘裕只挑选了十来个精练的人,一通去侦察叛贼孙恩的情况。
古代非常注重侦察兵的功效,但是只能少量人员秘密从事,人带多了,反而容易暴露。
刘裕一行数十人,小心翼翼,谨慎行事,可还是发生了意外。在侦查时,竟然一下碰到了数千名贼兵队伍,并被包了饺子。
真是倒了大霉了,掉进了贼窟窿里了。这特麽还能跑吗?肯定跑不掉了。
于是,索性一不让二不休,干脆也不跑了,刘裕带领这十来个人开始拼命死战。不一会,随从人员就全部战死。
刘裕也一个不小心,跌落到岸下,叛军也逼近岸边,想要下岸结果了刘裕!
此时向死而生的刘裕已经被激怒,彻底疯狂!他奋起挥动长刀,仰面砍杀了数十名叛军,这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