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骄兵谢琰身陨落,身先士卒守句章
心急如焚的谢琰大怒,哪还能接受这样的要求,“就知道吃吃吃,小小孙恩,等先消灭了这群贼人在吃饭。竟敢违抗我的将令,来人啊,打他张猛二十打军杖。”
张猛就这样不仅饭没吃到,反而吃了二十个大军棍,还被劈头盖脸的喷了一顿。印证了那句老话,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张猛这个气啊。嘴上说错了,却因此怀恨在心,异样的心理油然而生。
谢琰这话说的非常嚣张,是不是很熟悉,温酒斩华雄,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关圣人”。
谢琰其实打心眼里是非常瞧不起孙恩这群土包子,视叛贼如粪土,感觉对付几个叛贼,易如反掌,唾手可得,恨不得一口吃掉。
于是他骑马领兵出战。
谁也没想到,这次却成了谢琰的最后一次出征。
在战斗中,谢琰部队打的是非常勇猛,但是他犯了一个行军打仗的大忌——不恤士卒,全然不顾饥肠辘辘的士兵们,加上车马奔波劳累,就是一路追杀。
由于谢琰种种冷酷无情的表现,导致部下很多不记的将领,其帐下都督张猛就是最为不记的那一个。
最终,谢琰率兵与孙恩在千秋亭这个地方,爆发了一场大战。
张猛,张猛,他是“真猛”!
正在双方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刻,张猛突然快马加鞭从后面跑上来,谢琰还以为保护自已,结果他却飞奔到大哥谢琰身后,抽出佩刀,嗖的就来了一刀,一下砍到了大哥谢琰的坐骑宝马屁股上了。
宝马也懵逼啊,也扛不住大刀来砍啊,一痛就摔倒在地。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谢琰猝不及防,也一屁股摔倒在地。
随后,张猛回首又是一刀,砍掉了谢琰的脑袋。
之后的晋军马上溃不成军,纷纷败逃,来不及跑的就坐地投了。
张猛杀了谢琰后,立刻就率领自已手下就投降了孙恩,还顺便带人屠了谢琰的全家老小。谢琰的二子谢肇、谢峻均被杀害,只有小儿子谢混娶了晋陵公主(孝武帝的丫头)并在建康当官,这才幸免于难。
可惜了一代名将就这样草草收场。
孙恩转而侵扰临海。
朝廷听说谢琰战死,大为震惊,派遣冠军将军桓不才、辅国将军孙无终、宁朔将军高雅之等人前往抵御。
公元400年冬,11月,高雅之与孙恩在馀姚交战,高雅之失败,逃往山阴,死者十有七八。
朝廷下诏任命刘牢之都督会稽等五郡军事,率军攻打孙恩,孙恩逃入海中。
刘牢之在东边驻扎上虞,派刘裕驻守东晋的门户——句章。由此可见,刘裕地位逐渐攀升,深得器重!
句章城位于宁波市一带,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然而连年的战乱,导致城池条件简直就是差到了极点。
一言以蔽之,易攻难守!
这里的城池非常矮小,围墙就两人多高,护城河的河面又窄又浅,城门还是破旧的低矮小木门,要是来一个肌肉猛男,一脚都能踢稀碎了。
守军更是少得可怜,也就几百人而已,他们工资少的可怜,而且好几月没有发了,都是靠信仰吃饭的!
关键刘裕所带兵马相比于贼兵来说,更是少之又少。
贼兵里也是有高的人,正是看中了这里的战略位置,于是集合了大量部队,不停的攻打句章。
谁承想却是“灾星”刘裕在此守侯!可以说这个艰巨的防守任务,换让一个普通将领,估计真是九死一生。
刘裕当然清楚自已的处境,但是他并不慌乱。因为仔细分析,虽然有很多不利因素,但是打仗就是靠灵活出奇兵,况且兵在精不在多!
叛军虽然兵力雄厚,却